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开着私家车到农场上班
· 每月补贴1000元
引大学生跳入“农门”?
· 没想到
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 务农需重赏
源于对现代农业太不了解
· 只有23户种粮大户
能享受政策
· 种粮大户感到离大学生近了
· 15天只招到一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务农需重赏
源于对现代农业太不了解

  义乌出台鼓励大学生跳回“农门”的政策,得到了省里相关部门的赞同。

  事实上,在国际商贸城的带动下,义乌许多农民“脱离农业”已经很多年,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四分之一是外地人,而接连几年义乌的粮食生产任务都很难完成。

  义乌市发改委的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义乌市年产粮食总量10.5万吨,粮食缺口高达66万吨。来自义乌农贸城的数据显示,每个月义乌外调的大米就达3万吨之多。

  粮食生产,在义乌这个以小商品享誉全球的商贸城,更多的是体现了政府的一种责任。所以,重视程度可以用不计血本来形容。有的种粮大户一年拿到的各种补贴,少的是十几万,多的三四十万。镇里或街道的配套资金基本上按照省市政策1比1的配套,最少的也达到了40%。

  决策者希望在大学生就业日益难之际,这一政策能给“求贤若渴”的种粮大户产生效果。

  但是,这一政策刚出台,首先遭遇的是传统观念的阻碍。“我们自己做了一辈子农民,想让孩子‘跳出农门’,再来种粮的话,书不是白读了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家长说。

  “不光这样的家长,就连大学生本人,也包括整个社会对现代农业也存有误解。其实,招大学生‘跳农门’并不是让他们重新做泥腿子,因为现代农业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了,和企业里的工人上班没什么两样,最大的缺点是远离市区,生活不是很方便。”

  3月13日,朱和辉要去金华参加工厂化育秧技术研讨会,他给记者看事先准备的一些幻灯片,介绍了现代农业的真面目。

  他一边指着一张张图片,一边介绍说:“你看看,我们在水田里开的现场会上,在插秧机旁的机插手个个穿着皮鞋。耕田也是,根本不用人赤脚下水。育秧呢?也是在温室大棚里,里面都是水泥地,只要看看电脑里显示的温度和湿度的数据就可以了。收割更是简单,从机割到最后包装封口,一包包的,都是在一台收割机上完成的。和传统农业有天壤之别了。”

  也正因为对现代农业的不了解,甚至误解,让很多家长和学生远离农业,就是学了农学专业的,就业也不愿意到农业企业去。

  义乌市政府办公室农村科科长马文良说,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前提是标准化,所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技术,技术含量还不低。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解决。他认为目前是学农的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的大好时机。

  义乌这一政策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还是未知数。但是在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的当下,这1000元,会给当代知识青年跳回“农门”,增添一份勇气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开端,会带来多少新的就业天地,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务农需重赏
源于对现代农业太不了解
2009-3-19 浙江日报000132009-03-19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