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云南省文化建设考察团到我省考察
· 杭州两副局级职位面试首度直播
· 浙江农民又增一项全国第一
· 浙江援川干部赵长军“感动广元”
· 永嘉设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
· 外来工子女无条件入读本地小学
· 一朵静静绽放的铿锵玫瑰
· 再推荐鲁冠球一封信
· 书写宏大历史 用心讴歌祖国
· 令人欣喜的平稳运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朵静静绽放的铿锵玫瑰
——记全国五一巾帼奖获得者、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沈亚平
本报记者 毛 珺 通讯员 孙 勇 朱 勤
  娇小身材、柔声细语、浅笑盈盈……初见沈亚平,记者很难把她和原先心目中高大威猛、当庭“舌战”的检察官形象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这位温婉的江南女子,近两三年来先后获得了浙江省辩控对抗赛“十佳辩手”、全国优秀公诉人、首届“浙江省十佳检察官”、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和称号。最近,担任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不久的她,又获得了全国五一巾帼奖,是全国检察机关唯一的获奖者。

  “正义给我力量”

  “做公诉工作,首要的就是有正义感。正义给我力量。”从事检察工作18年来,一直在公诉部门的沈亚平坚信这一点。

  2001年,余杭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内发生村民盗掘文物案件,18名当地村民因涉嫌盗掘古墓文化遗址罪被依法提起公诉。时隔多年,沈亚平依然对此案印象深刻:18名被告人的队伍已排到了法庭门口,背后还有32人组成的辩护律师团,每人手上拿了厚厚一叠材料,其中不乏省内知名律师、法律专家。

  沈亚平说:“这样的阵势,我办案以来还是头一回碰见。”但她并没有惊慌。早在开庭前,她把18个被告人从公安侦查阶段到检察院问讯期间的每次口供,装了足足几个大纸箱子放在办公室。“反复比对18个人每人每次的口供,扣准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做比对,寻找其中的突破点。”办理这个案子的那段时间,沈亚平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我知道准备得越充分,心里就越有底。”

  庭审紧张地从上午9时一直持续到晚上6时。沈亚平在庭审现场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的阐述,一一攻破了“对手”的防线。最终,18名被告人均认罪,法庭当庭宣判。从事检察工作18年来,沈亚平前后共承办各类刑事案件900余件,涉及1300多人,有罪判决率达到100%。“别看她平时说话细声细语,到法庭上就像变了个人,说话声音分贝上扬好几倍。”余杭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程曙明这样评价。

  案子完了,工作还在继续

  一件案子从提起公诉到法院审判,对于一个公诉人来说,已经完成了工作。但对沈亚平来说,许多时候,工作还要继续下去。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有一年,沈亚平接手一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6岁的在校中学生周某因盗窃罪,被法院判处缓刑。细心的沈亚平在办案过程中了解到,周某6岁父母离异,父亲因盗窃罪被判刑,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家里只剩下年过七旬的奶奶照料周某和弟弟两人的日常生活。

  “这个孩子主要是因为缺乏大人的正确引导。”沈亚平为周某感到惋惜,“缓刑期间家里有没有亲戚帮忙管教孩子?”想到这个问题,沈亚平专门赶到周某家中了解情况,辗转联系上了在邻村的周某的姑姑。在沈亚平三番五次劝说下,本已对兄弟俩“心灰意冷”的长辈们终于松口了,学校老师、村里邻居们也自告奋勇地照顾起孩子,“连素不相识的检察官都这么热心,何况我们这些长辈、邻居呢?”

  还有一次,沈亚平办理一个在校学生被勒索案件。经追踪调查发现,受害的10多名学生在长达一年时间的被勒索过程中,无一人主动举报,很多学生家长甚至还不知道自家孩子被勒索。沈亚平按捺不住了,她马上把这个案子写成一个稿件,发送给当地电台、报纸。“一来是想提醒孩子、家长关注这类案件,一旦遇到有个应对办法;二来对那些敲诈勒索学生的犯罪分子,也是一个警示作用。”利用业余时间,沈亚平还经常到学校给学生们上法制课,如今她已身兼余杭区5个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

  热心人“沈姐”

  “沈姐可是个热心人!”提起沈亚平,余杭区检察院的同事们尤其是年轻的检察官们,总是一口一个“沈姐”,叫得非常亲热。1990年,沈亚平从杭州法律学校专科毕业,初始学历并不高,其他方面也不占明显优势。但18年来,沈亚平凭着勤奋好学,先后自学取得了大专、本科文凭。通过多年理论、实践积累,她还先后荣获了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国优秀公诉人的奖项。

  “面带微笑,沉着自信。”这是杭州市检察院检察长吴春莲对赛场上的沈亚平的第一印象。2006年通过层层选拔,沈亚平与其他两名浙江选手“杀”入全国优秀公诉人比赛。比赛分7天进行,设置的理论文章、业务答辩、案件办理等环节均为现场出题现场答题,赛程安排紧张,来自全国各地高手云集。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的沈亚平,每天除了自己作赛前准备,还给自己额外增加了一个任务,就是帮助另外两名年轻选手收集资料。

  沈亚平所在余杭区检察院公诉科共17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29岁,不乏刚从学校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作为科里的“前辈”,时任公诉科科长的沈亚平每周都会腾出半天时间,帮助年轻检察官们“实战演练”:每周确定一个主题展开正反方辩论,或者拿出最近法院的典型案例,将公诉的案卷与法院最终判决作比对。每次只要有年轻检察官上庭,沈亚平除了庭前指导,在上庭前总不忘叮嘱一句:“没事,你们可比当年的我优秀多了。”

  沈亚平一贯为人低调、谦虚谨慎,被领导和同事们称赞为“一朵静静绽放的铿锵玫瑰”。面对一个个接踵而至的荣誉,沈亚平总是报以羞涩的笑容:“荣誉属于大家,我只是一名幸运的普通女检察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一朵静静绽放的铿锵玫瑰 本报记者 毛 珺 通讯员 孙 勇 朱 勤 2009-3-16 48256F32002924A64825757A0052E2CE[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