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发展未有穷期 奋进永不言止
· “非遗”保护应有新的生态理念
· 【哲理漫画】
· 提升审计素质 建设“免疫系统”
· 中国娱乐文化的四大特征
· 政治学篇
· 有偿志愿者:对道德的背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政治学篇
  ●关于 “普世价值”的争论成为政治学理论的热点问题

  民主、自由等是否具有“普世价值”问题成为政治学理论的热点问题。有的认为,民主、自由、人权等具有“普世价值”,承认不承认、接受不接受普世价值,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成熟、进步的标志。英美民主就是“普世价值”民主的典型代表,不能用“中国特色”来排斥民主的普世性。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没有绝对的普世价值,只有相对的普世价值,那种所谓的适用于所有人,适用于所有时间、所有地点,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的、必然性的“普世价值”,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普世价值的标准也不应该是具体哪个国家可以规定的,人类社会的政治实践已经表明,不存在统一的民主政体形式,几千年来民主发展史上也没有形成一个共同认可的民主理念和各国通用的民主体制模式,各国都有自身特色的民主建设之路,“普世价值”根本就是个坑人的骗局。还有人认为把某些西方国家一些具体的民主等政治制度设计及实践看作是普世价值是错误的。但忽视民主等理念不存在价值共同性的观点也是片面的。

  实际上,认为民主具有“普世价值”,这种观点是不讲界限、不讲差异、不讲情境、不讲条件,只讲抽象的普遍原则,当中国的民主发展的具体措施与这种普世价值主张不一致时,不是认为这种理论本身有问题,而是认为中国的民主实践有问题;当中国决心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两院制,走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之路时,就抱怨中国的民主实践没有按照“普世价值”的标准来进行,并且要求中国的政治实践生硬地去适应这种标准。因此,“普世价值”某种程度上成了一套用来对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东西。

  ●中国公民社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

  无论是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社会志愿者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政治学研究者认为,这大大推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进程。有人认为,公民社会雏形在中国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先有了西方的公民社会理论才有了中国的实践,而是中国公民社会雏形的出现,迫使人们去关注这一问题,否则西方的概念根本不存在传入中国的基础。也有人认为,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公民社会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如何加强执政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有的学者提出这涉及到党的执政理念。只有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只有当人民群众认可了党的服务行为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赢得人心,形成各方良性互动的基础。

  ●如何正确对待和发展协商民主

  有学者认为,协商民主体现了民主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在我国协商民主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协商民主理论应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的主要理论之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实践中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就其民主形式而言,正是“选举(票决)+协商”两种形式构成的。我们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协商民主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协商民主理论首先产生于西方的特殊语境中,虽然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协商元素与西方协商民主中协商成分有部分耦合,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协商民主也没有统一的制度模式,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只是对其选举民主的一种批判与修补,并没有根本改变西方民主的实质,并不完全适合中国。

  (田改伟: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政治学篇 2009-3-16 48256F32002924A64825757600350283[A5-田改伟≈B1-丁ju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