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杭州人将看到
大剧院版的“犀牛”
· 古镇乡情入画来
· “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
再用中文唱响《我和你》
· 拿到这种证书
微软也认
· 奉化发现千年青瓷古窑群
· 传统文化遗产变鲜活了
· 痒痒痒,
旅游回来都喊痒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学校有教学,演出有基地,艺术有传承。在遂昌,每天都能免费观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十番——
传统文化遗产变鲜活了
  本报遂昌3月10日电(记者 刘慧) 今晚,由84岁高龄老艺人赖喜能带领的遂昌县石练镇石坑口村村民们,在县城古乐坊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十番”演绎得风情万种,让人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寻根到石坑,看苗到学校,品戏到乐坊。为了保护老祖宗留下的古老艺术,遂昌县不仅在昆曲十番的发祥地石练镇石坑口村建立了传习基地,同时在石练镇小学、遂昌实验小学创办了昆曲十番传承教学基地,另外还在县城创办了“遂昌昆曲十番古乐坊公司”,搭建了一个由村、镇、县三级联手传承、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舞台。目前,遂昌县已组建了“石练十番”、“女子十番”等6支表演队,300多名青少年、80多名民间音乐爱好者学习,共同承担着保护、传承昆曲十番责任。

  赖喜能告诉记者,“遂昌十番”已有400多年历史。它以笙、箫、九云锣、梅管、提琴、鼓板、双清、三弦等乐器轮番演奏若干曲牌,因其演奏的曲目主要都是昆曲曲牌,故也称“昆曲·遂昌十番”。它与现时流行的昆曲有所不同,其演奏风格和内容独具特色。2008年,被文化部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终身享受省和县两级政府津贴的赖喜能,为了传承昆曲十番,不顾年事已高,近几年尽心尽力对村民进行昆曲十番的乐器和乐谱辅导。如今,石坑口村已拥有一支20余人的昆曲十番表演队。

  小婷是石练镇小学的学生,她和上百名热爱昆曲的孩子一样,除了每个星期有专门的课时、专门的教材学习昆曲十番,接受石坑口村老艺人们的传教,还利用寒暑假参加省昆剧团老师和国内专家来学校举办的培训班。小婷说:“如今,我们已经能够表演《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长生殿》、《浣纱记》等代表曲目的片断了。”目前该校成立了教工十番乐队和学生十番乐队。

  经常来听戏的何梅芳告诉记者,能容纳120人的古乐坊,每天下午和晚上都有免费演出。目前,古乐坊有20多名半职业演员和15位专职演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传统文化遗产变鲜活了 2009-3-11 48256F32002924A6482575750010DAD6[A1-刘慧≈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