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别让雨搅乱了“衣食住行”
· ◆一周网友妙语
· 速冻小“QQ”
· 最快闪婚5小时
· 加拿大丈夫
喜欢陪妻子过三八节
· 要嫁就嫁“经济适用男”
· 最有异性缘女性职业
女教师夺魁空姐垫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灵的晴雨
别让雨搅乱了“衣食住行”
本报记者 沈宇翔 实习生 杨淼曼
  雨一直下,从2月份到了3月还不停。从省气象台来的消息,至少从整个3月上旬看来,我省依然以阴雨天气为主。

  烟花三月的江南雨天,到了现实中似乎并不美好。

  阴雨连绵,难免会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搅乱人们的衣食住行。据记者调查,因为持续雨天影响出行,杭城的各大网络论坛因此人气火爆,关于下雨天的各种话题更是一个接一个冒了出来,“衣服晾不干怎么办?”、“哪里能买到小时候穿的雨鞋?”、“下雨天胃口差怎么办?”、“最近心情不好是不是和下雨天有关?”……

  湿了天气,火了网络。“如何不让雨天影响你的衣食住行?”针对这个问题,网友七嘴八舌的回答或许可以借鉴,而来自专家的建议更值得参考。

  “衣”——

  尿布挂得像万国旗

  干不透的雨天怎么晾衣服

  “宝宝的尿布在室内挂了一长串‘万国旗’,实在有碍观瞻,担心雨天滋生细菌,全家人就不停地在取暖器上烘了衣服又烘尿布,忙得一团乱。”在杭城某网站亲子乐园论坛上,初为人母的“媛媛妈”诉说关于宝宝尿布的烦恼。

  而在另一个帖子里,网友干脆将自己的网名改为“雨一直下”, “明天阵雨,后天中雨……一回到家鞋和包都是湿湿的,难过死了,洗的衣服也都湿嗒嗒的晾不干,特别是袜子、内裤!衣服都发霉了,感觉整个人甚至整个房间都在发霉!”

  19楼论坛生活版块的版主告诉记者,自从下雨以来,关于下雨的“口水帖”日渐增多。如何在雨季晾干衣物成了网络热议话题。

  网友“多多”在长期的雨季中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早上出门上班时把还没干的衣服挂(用些竹竿之类的)在房间或客厅,打开热空调,30度,中午回来就很干了。”

  “如果衣服已经发霉,可以在洗衣盆的清水中加入两勺白醋和半袋牛奶,把衣服放在这特别调配的洗衣水中浸泡10分钟,让醋和牛奶吸附衣服上的霉味,然后洗净。”

  “空调太费电,”网友“别惹我”的建议是,“像袜子、内裤这些小衣物可以用电吹风吹干或者用油汀烘干。而大件衣物,可以使用一种暖风干衣机,既有杀菌的作用,又能把衣服烘干,价格几百到一千不等,在南方雨季很实用。”

  另外,身在英国留学的网友“天各一方”则以自己的经历在网上留言,建议大家应该购置带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英国的多云多雾天气在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没有阳光衣服总是干不透,初到英国,也很为晒衣服烦恼,后来房东笑嘻嘻地对我说,我们家的洗衣机带有烘干功能,你为什么不试试呢?后来我才知道,大部分英国家庭用的都是这种洗衣机,带有烘干和杀菌功能,比起室外的阳光,烘干拿出来的衣物香喷喷、暖洋洋的,还能保持鲜艳的色泽。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真的可以学一学。”

  “食”——

  当心阴雨天里发胖

  吃在雨天也要讲科学

  又是一个落雨天,上午九十点钟光景的艮山门农贸市场里,寥寥几个老人,一手拎着购物袋,一手拿着雨伞,对记者感叹,“这雨要再不停,蔬菜也吃不起了。”

  “一早起来还在下雨,刚才还下起雪子,这种天气我真当不想出来买菜啦。冰箱里吃吃存货算了。今天孙女闹着要吃蒿菜,我才出来的,结果转了一圈菜场,还是没有,”孙大妈站在菜摊前抱怨,“前几天春笋才5块钱一斤,今天涨到10块,茄子3块5,今天又涨了两块啦!”

  “我们也是有苦说不出呵,”一位摊主听说是记者,也赶紧吐苦水,眼下蔬菜的进价全面涨价,有的时令蔬菜还出现短缺情况,而另一方面,买菜的人少了,进来的蔬菜走不动,就容易腐烂变质。“总之,现在的蔬菜生意跟过年时候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我都想收摊给自己放几天假了。”

  尽管去菜场买菜的人少了,但是窝在室内吃吃喝喝的人并不少,尤其是在周末。问题随之而来,“雨天我吃得更多了 ,又长胖了!”一位正在减肥的陈女士忧心忡忡。

  英国阿伯丁大学科研人员发现,糟糕的天气让减肥变得更加困难。研究发现,肥胖者维生素D水平本来就比常人低1/10,由于雨天没有阳光照射,体重超标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更低。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少会影响激素的功能,使激素不能及时向大脑发送“饱感信息”。因此,专家建议肥胖者在雨天要想达到减肥效果,就要比平常下更大的决心。

  雨季的吃喝无疑要讲究科学。连日降雨,许多瓜果蔬菜因雨水过多而质量受到影响,容易霉变,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易患胃肠道疾病。因此,专家建议,在这种天气里,市民们一定要合理饮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生冷食品;不吃霉变、不洁食品。

  另外,在下雨天,中老年人的风湿病容易复发,因此患者要注意保暖,阴冷潮湿的地方少去;注意摄取蛋白质营养,平时多吃豆类食品,常喝鲜牛奶,对于预防风湿病,减少关节痛有较好的作用。

  “住”——

  不能成天闷在家里

  下雨天更要寻找快乐心情

  在雨还没下停之前,更多的市民选择呆在家中,减少室外活动。“周末窝在家里,大家都干些什么?”杭州某论坛上一篇热帖索性来了这样一个题目,楼主“喜羊羊”说自己连续几天憋在家里,都要憋出病来了。

  网友的跟帖五花八门。“落雨天百无聊赖,除了挂在网上避雨之外还能干什么呢?我现在就在吃糖炒栗子,一大包栗子一剥一嚼之间,挂上耳机看碟片,整个下午的时光很容易就被杀过去。”网友“宅男1号”这样说。

  “自从下雨以来我就没出去逛过街,天天湿嗒嗒的,连穿漂亮衣服的欲望都没有,我索性就在家里大扫除,把厕所马桶刷了一遍又一遍,洗手盆洗了一遍又一遍,把地板拖了一遍又一遍,厕所洗手盆地板都发亮了…… ”网友“皮皮鲁”回帖。

  而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最近半个月,因为心理问题就诊的病人上浮30%,许多人因为天气关系心情压抑。市红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莎白解释说,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和情绪相关的几种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分泌浓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因此变得不怎么“活跃”,人也就变得无精打采。

  而杭州灵栖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陆建华医生则特别建议市民,尤其是那些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的朋友,阴雨天不要总是把自己关在家里,更要适当运动,可以在家里原地跑步半小时,或者适当的进行室内球类运动,听欢快的音乐、看喜剧片来调节情绪,养宠物、养花也都是调养情致的好方法,还可以多和那些情绪不易受外界影响的朋友交往,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增进情感交流,春天到了还可以选择穿戴一些色彩明艳的服饰,调节自我情绪。这些都有利于消除心理的阴雨天气,保持良好心态。

  “行 ”——

  老底子的雨靴又热销

  民间智慧想出种种出行宝典

  “出行一次,不管怎么小心,最后身上总是湿漉漉的,踮着脚走路也解决不了问题,伞与伞的接触,也亲密得让人受不了,更可怜的是小孩子啊,下午接孩子放学,发现他鞋子袜子全都湿透了。这让我想起我们小时候穿的雨靴,泡在水里走路都没问题的,现在哪里有的卖啊?”网上有年轻妈妈因为连绵阴雨开始寻找记忆中的塑料雨靴。

  实际上,记忆中的雨靴,这些天在淘宝上已经出现了热销态势。记者登陆杭州一家名为“千寻鞋业”网店,店主告诉记者,最近10来天,每天店里都能卖出近20双价值五六十元的雨靴。“现在的雨靴可不是过去那种颜色单一款式呆板的老样子了,我们店里热销的外贸雨靴,从颜色到款式都很新潮,所以像这种天气就深受欢迎。”据记者了解,像这样的专售雨靴雨具的网店,仅在淘宝上就有上百家,各式各样的雨伞、雨披、雨靴,销量都不错。

  下雨天出行的问题层出不穷,而网络上应对的点子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下雨天挤公交车的人更多了,站在我身边的乘客一手握着扶手,一手拿着折伞,伞上的雨水全都滴到我身上了!还有的乘客把湿嗒嗒的雨伞往空座位上一放,座位全湿了,让别人怎么坐呢?”一位名叫“行路难”的网友在网上发出了雨天文明出行的呼吁,以身作则随身携带一只装雨伞的塑料袋。

  而在杭州某个知名的车友论坛上,针对交通事故频发的雨天,有网络达人总结了一套雨天开车的四大注意,“一防视线不清,雨中行车,司机视线受阻,行车中应降低车速,多鸣笛,必要时打开防雾灯,雨刮器失效时应及时修复;二防行车撞人,雨中行人手撑的雨伞和骑车人头戴的雨帽都会使他们的视线、听觉受到限制,因此,雨中行车时应减速行驶多鸣笛,耐心避让莫急躁;三防车辆侧滑,必须严格控制车速,严禁高速急转弯或急刹车,会车时应加大侧向间距;四防涉水陷车,若低洼路段有积水,在没有确认积水深度和路面是否受损时,应先下车试探查看,确无危险时方可低挡低速缓缓通过。”

  来自民间的智慧总是无穷的。下雨天上下班的高峰期打车是众所周知的一大难题,于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上班族”网友总结出了“雨天打的宝典”:“上班早的可以在中小学校候车,学生上课很早,雨天家长打车送孩子上学的情况比较多;上班晚点的可以在医院等候,医院门口一向是出租车排队的地方,雨雪天气更是如此;而在雨天下班高峰期打车最好在附近的有酒店或者附近小区入口等候,这样,人家下车回家,你就可以顺势打上空车了;在偏僻的市郊,还可以打电话到出租车调度中心叫车,等车到了指定地点再下来,这比起雨中等车要舒服很多。”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多日的阴雨天气或许还不能马上停止,但是,既“雨”之则安之,只要我们保持一份积极乐观的心态,科学合理地对待雨季的“衣食住行”,阴雨转晴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万家灯火 00014 别让雨搅乱了“衣食住行” 本报记者 沈宇翔 实习生 杨淼曼 2009-3-5 48256F32002924A64825756E000B735D[A1-沈宇翔≈B1-臧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