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全面理解和把握“十个结合”宝贵经验
· 重视教育的反经济周期功能
· “低碳生活”:很时尚很环保
· 社会心理学篇
· 共同治理,而非贸易保护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全面理解和把握“十个结合”宝贵经验
——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12·18”重要讲话精神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改革开放推动了新的伟大革命,开启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把它高度概括为“十个结合”,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12·18”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十个结合”宝贵经验的政治分量和理论内涵,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的高度概括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党,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在政治上理论上日益走向成熟。从党的二大到党的十七大,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都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一系列新的认识成果,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把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用“结合”作为关键词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报告把近30年来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提炼成“十个结合”。这就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十七大报告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胡锦涛同志“12·18”重要讲话,在十七大报告的基础上对“十个结合”进一步作了深入阐述,每个“结合”,都针对某个特定的领域,根据基本的事实和阶段性成果进行了系统而辩证的概述,使论点更为完善,内涵更为丰富。“十个结合”可以说全方位地整合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次经验总结,凝结了30年伟大探索的实践成果和认识成果,是对我们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的最新概括,使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态的具体描绘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的“世纪难题”。改革开放作为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既定的方略可以遵循,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探索。30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党和人民经历和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个结合”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态的具体描绘。

  “十个结合”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理论、政治原则、以及发展方向,简而言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理论体系、一条道路。例如第一个“结合”强调我们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得改革开放获得了正确的理论指导。第二个“结合”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原则。它强调改革开放不仅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更要不断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充满生机活力而不是僵化教条的社会主义。30年来我们战胜所有艰难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就是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个“结合”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即党和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征途中始终同舟共济,齐心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30年来,我们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得到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护,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力量、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十个结合”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具体概括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全方位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格局。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既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政治建设方面,我们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注重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在社会建设方面,我们致力于将经济发展的效率机制与社会公平的均衡机制协调起来,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个结合”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可或缺的内外条件和政治保障。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发展的基点是自力更生,这是两个互相依存、需要“结合”的方面。30年来,我们在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同时,始终高度珍惜并坚定不移地维护独立自主权利,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不断进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等,确保了党始终成为改革开放的坚强领导核心,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一段重要历史的总结,不仅体现了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特定时刻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更要以其所蕴涵的精神、所揭示的规律、所获得的经验,作为继续发展的导引。“十个结合”贯穿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获得的成功经验。它客观反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言的科学性、真理性,同时作为实践源泉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十个结合”作为我们党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理论概括,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

  “十个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涵作了可贵的充实和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或称实践模式。 “十个结合”从基本经验层面论证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涵及其特征,形象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更加生动鲜明,更具说服力。

  “十个结合”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指针和行动纲领。作为实践经验,“十个结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涵盖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集中反映了党正确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具体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纲领。为了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必须倍加珍惜和自觉运用这些宝贵经验,坚持“十个结合”,发展“十个结合”,努力做好各方面的“结合”文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更高的境界。

  (执笔:董建萍 章其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全面理解和把握“十个结合”宝贵经验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09-3-2 48256F32002924A648257568000A63BD[A5-董建萍 ≈B1-丁ju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