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全面理解和把握“十个结合”宝贵经验
· 重视教育的反经济周期功能
· “低碳生活”:很时尚很环保
· 社会心理学篇
· 共同治理,而非贸易保护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重视教育的反经济周期功能
殷醒民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推算, 2009年,整个中国需要创造3800万个就业岗位,形成了百年未有的巨大就业压力。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这一轮经济下行,带来了就业严重不足的阵痛。为了应对全球总需求迅速下降的巨大冲击,该是发挥教育具有的强大反经济周期功能的时候了。过去8年的经验已经很清楚地表明,对年轻劳动力的知识与技能投资,不仅解决了短期就业压力,而且会产生高得多的长期收益。创办、扩大、充实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造就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劳动力大军,才能确保中国经济的复苏和持续发展。

  重视“劳动力蓄水池”,创造人力资本优势。鼓励企事业单位不减员和招收大中专毕业生是一种应对政策,但仅仅依靠扩展各个部门的就业数,并不能完全实现就业目标。而国外的经验也表明,简单地增加平均就业率,不仅不会提高经济增长率,还可能降低整个社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我们需要新的思路和战略来应对就业问题,这就是开发庞大的教育体系所具有的劳动力蓄水池的功能。而且,教育是惟一有反经济周期功能的部门,要充分发挥这种强大功能。    

  生产要素当中,土地和物质资本的经济重要性一直在降低,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则在不断提高;正是依靠教育的普及与教育水准的提高,新世纪以来社会的人力资本存量快速增加。2000-2007年,工业劳动力从5559万人增加到7875万人,增长42%,远低于同期工业产出增长率,这正说明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原因就在于,9500万进入就业队伍的新人中,约有21%是经过高等教育培养的,新增劳动力的教育程度要高于原有劳动力,教育体系创造人力资本的优势已经初露锋芒。    

  为了应对全球总需求迅速下降的巨大冲击,出手缓解总需求下降和维持社会稳定的基本措施中,理当包括创办、扩大、充实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与其让1300万大中专毕业生拥挤在有限的人才市场上,追逐明显不足的就业岗位,不如分流进入研究生院和技术学院来提升知识和技能。今天,我们不应放慢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

  重视教育投资,扩大社会当期消费。2500万农民工进入城市,因其较低的教育程度和专业技术的缺乏,构成了就业压力的另一端。在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情形下,吸收农民工的就业领域与农民工自身拥有的技能存在根本性差异。中国经济结构的动态演变需要劳动力技能相应变化,只有覆盖城乡的教育体系才能承担起这一职责。    

  因此,当前条件下,一方面要增加国家的教育投资,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和家庭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国家迅速增加对教育的投资,相比对物质的投资,对消费的拉动力更大,并将激励家庭增加教育投资,扩大整个社会的当期消费。具体说来,一要加快调整研究生的招生数及专业方向,扩大培养规模,既化解短期的就业难题,又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提供新的生力军;二要新设和改造一批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为技术学院,使之能培养合格的职业化的熟练技术劳动力,提升素质,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三要建立和形成完整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从单纯的技能培训向现代职业化教育转变,这个体系至少应能吸纳1000万农民工。

  化危为机,就应当重视和发挥教育体系的反经济周期的功能,这是有效的短期和长期效应相结合的举措。造就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劳动力大军,才能确保中国经济的复苏和持续发展。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重视教育的反经济周期功能 2009-3-2 48256F32002924A64825755800275DF3[A5-殷醒民≈B1-丁ju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