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国民经济可望
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 广东试行
国民旅游休闲计划
· “拗九节” 敬父母
· “天母降压片”等
5种药品广告被曝光
· 赔偿标准不低于每人20万
· 可可西里生态旅游
每年限制千人以内
· 民间借贷将走向正规金融
· 寒冬里洋溢着暖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2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寒冬里洋溢着暖意
——四川地震灾区群众温暖过冬
  在冬天里,四川地震灾区群众能否吃得饱、穿得暖?他们自己搭建的简易过渡房能否抵御寒风?灾区的人们年过得怎么样?这些问题一直牵连着全国人民的心。

  记者在灾区采访、调研时看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坚决贯彻和各对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深情关爱中,四川地震灾区的干部群众发扬着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百折不挠、自力更生,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地度过了寒冷的冬天,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就开始为受灾群众的过冬问题而未雨绸缪。地震发生后不到10天,从祖国各地发来的一批批活动板房的建筑材料就和应急帐篷一起,源源不断地运往四川灾区。在2008年冬季到来之前,42.86万套可供越冬居住的活动板房就在灾区矗立了起来,这奇迹般的速度让世界惊叹。

  记者在农历大年廿九住进了汶川县龙溪乡龙溪村的一户自建过渡房里。这个村海拔2000米,当天夜晚最低气温为零下10摄氏度左右。记者睡了一夜,除了清晨感受到了潮湿所带来的寒意外,总体还算安稳、暖和。主人向记者揭示了“秘密”:过渡房的“墙壁”从里到外依次是塑料布、草垫、木夹板、牛毛毡、棕垫、油布……层层叠加,因此防风、防雨性能不错。

  2008年10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一场规模宏大的“暖冬行动”在全国范围迅速开展。为灾区捐赠一床棉被、献出一套绒衣……凝聚着全国人民爱心的一批批物资如潮水般涌入灾区。

  利用这些爱心物资以及财政投入,在去年入冬前,四川省就已筹集发放棉被399.1万床、棉衣490.2万件、烤火炉等取暖用品47.7万个,保证了受灾群众每人至少有1床棉被、1套棉衣过冬。以汶川县的山区居民为例,当地群众在政府发放和自己添置越冬物资后,平均每人拥有两床棉被、一套棉衣,平均每户拥有一床电热毯,因此,安全过冬不成问题。

  目前正值一轮冷空气来袭,四川各地的气温又普降了不少。但是,春寒阻挡不住绿油油的新芽在灾区大地的枝头绽放,春天已经悄然而至。四川力争把灾区早日建成 “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美好新家园。

  新华社记者 海明威

  (据新华社成都2月23日电)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3 寒冬里洋溢着暖意 2009-2-24 48256F32002924A6482575660045EAF2[A0-新华社记者≈B1-应霁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