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见习计划:“曲线就业”新思路
· “见习计划”:
为未来
储备人才
· 谋取“未来的机会”
见习岗位招聘会上受热捧
· 创业企业变身“见习基地” “曲线就业”拓宽就业新思路
· 见习期满后就业率达65% 规范管理制度保障青年利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见习计划”:
为未来
储备人才

  5个月后,610万名高校毕业生将走出校门,直面金融危机阴霾下的全社会就业困境。

  “为缓解就业压力,从2009年起,用3年组织100万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今年开春,国务院发布的一道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紧急令”,似乎为混沌中的毕业生打开了一扇亮窗。

  “现在的用人单位普遍要求应聘者具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但刚毕业的大学生上哪儿有工作经验去?能有个临时的见习岗位就很欣慰了,就当是积攒工作经验吧。”一位大学生在腾讯网上留言说。

  更多网友表达了对“见习计划”的期待。“见习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桥梁,希望这个桥是平坦的、通畅的,要是能更宽广些就更好了。”“政策能惠及到我们这些非211和985的‘偏僻’学校学生吗?”

  对于见习的效果,也有部分网友表示疑虑。一位网友问道:“见习单位不会把招的见习生当短期工用吧?”

  “见习毕竟不是就业,如果在见习岗位待上一年半载,就既不是应届,也没有职业了。真担心再去应聘时,老板会问‘你怎么没有及时就业,是能力不够吗?’见习岗位经历会给人造成‘次就业群体’的印象吗?”人民网网友“白开水健康”的发问值得注意。

  好政策有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相关部门是否能做好“功课”,不打折扣地将其执行下去。对于如何更好地执行“见习计划”,网友提了些好主意。

  “应该组织优秀企业到高校去‘大采购’见习生,安排见习要双向选择。”“国有企业这时候应该带头吸纳见习生。”“建立一个全国高校见习生双向选择免费人才信息库吧——学校牵线搭桥,让需要人才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联系大学生。”“一些见习基地可以长期和高校合作,以后从大二开始就让学生见习去。”

  “见习计划”虽然是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一种缓冲,但它更应该成为我国未来人力资源储备计划,让每一个走上见习岗位的学生受到历练,为就业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在这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中,真正的优秀人才也能脱颖而出。

  (据《中国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见习计划”:
为未来
储备人才
2009-2-24 48256F32002924A64825756600255F1C[B1-童颖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