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山西屯兰煤矿特大事故现场搜救结束
· 鼠首兔首现身预展
· 消费券成收藏新宠
· 深刻的变革 光辉的典范
· 追索国宝要有理有利有节
· 肇庆市端州区
区长被责令辞职
· 西藏军区总医院
义务为藏族群众巡诊
· 云南腾冲中缅边境
发生森林火灾
· 我国经济将在近期复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深刻的变革 光辉的典范
——西藏民主改革50年取得巨大成就
  200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已经过去整整50年。50年来,西藏从极端落后到逐步走向现代化;50年来,西藏人民从备受奴役到当家作主。今天,一个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新西藏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雪域高原的历史转折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1月正式通知西藏地方当局派代表来北京商谈和平解放西藏事宜。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同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在西藏人民支持下,顺利进驻拉萨。

  然而,西藏这片土地并未就此同全国各地一样走上和平发展之路。1959年3月10日,在西藏顽固坚持农奴制度的农奴主与国外反华势力相勾结,在拉萨发动全面武装叛乱,公然撕毁“十七条协议”,宣布“西藏独立”。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央下令平息叛乱,与此同时实行民主改革,彻底解放西藏人民。

  西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索朗仁增回忆起这段岁月,依然心潮澎湃。索朗仁增说,1959年至1961年的西藏发生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社会大变革,西藏社会跨越了几个世纪一跃成为人民民主的新西藏,这就是伟大的民主改革运动。

  百万农奴做主人

  “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这首藏族民歌真切地反映了农奴翻身得解放的喜悦心情。这是西藏民主改革最重要的成果,百万农奴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西藏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保罗告诉记者,民主改革废除了生产资料的农奴主所有制,其占有的土地无偿地分给了无地的农奴。“贵族的太阳落下去了,我们的太阳升上来了!”这句话来自于有“民主改革第一村”之称的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凯松村。1959年,村里的443位翻身农奴分得了土地,当旧的地契、债约被扔进火堆时,他们围着火堆跳起舞蹈。50年过去了,过去的凯松村变成了今天的凯松居委会。如今,凯松人依靠科技种植大蒜,人均年收入达到近5000元,房子也越来越大,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整个凯松一片生机盎然。

  半个世纪的持续发展进步

  西藏大学副校长次央是西藏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出生于教育世家的次央对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切的感受。“旧西藏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广大农奴没有接受现代教育的权利,曾经创造过灿烂古代文明的藏民族,文盲率居然高达90%以上。”次央告诉记者。

  历史进入到2009年,西藏的教育已今非昔比。从民主改革到现在,国家累计投资200多亿元,帮助发展西藏教育。2007年,西藏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超过98%。从1985年开始,国家对西藏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采取“包吃、包住和包学习费用”的措施,2007年又全部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地方。

  民主改革走过50年,西藏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西藏人民从长期的制度禁锢中走出来,思想和生产积极性得到彻底的释放,西藏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全面提高:

  ——民主改革的初期1959年,西藏GDP仅为1.74亿元,到2007年则达到了34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59倍,年均增长8.9%。

  ——青藏铁路通车给西藏旅游事业带来勃勃生机,2007年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而这一数字在1980年仅为3500人次,旅游业成为西藏的一大支柱产业。

  ——西藏农牧民在民主改革以前基本没有收入,到1978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75元,1997年突破1000元,2005年跃上2000元大关,2007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788元,年均增长达到10%。

  ——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西藏人均预期寿命达到67岁,比和平解放前提高了31岁。

  西藏50年取得的成就证明,民主改革为西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西藏这颗镶嵌在世界屋脊上的“明珠”,正闪烁着更加耀眼的光芒。

  新华社记者 赵超 李惠子

  (据新华社拉萨2月22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3 深刻的变革 光辉的典范 2009-2-23 48256F32002924A648257565004655E3[A0-新华社记者≈B1-应霁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