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鑫磊”自主创新绝处逢生
· 专利权可质押贷款
· 百米喷泉
亮相柯桥
· 我省阴雨天将持续一周
· 浙报集团“全球征集令”应者云集
· 让“第一资源”成为“第一动力”
· 安吉文化惠民工程乐了农民
· 钢铁脊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送文化 “种文化” 育文化 扬文化
安吉文化惠民工程乐了农民
  本报讯 (记者 刘慧 秦军) “盼了这么多天,终于盼来了文艺队来村里演出!”日前,安吉县昆铜乡上舍村村民李三石早早来到村口,观看下乡演出的“文化大篷车”节目。这是安吉县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以来,作为活动之一的 “美丽乡村行”文化下乡活动的第34场文艺演出。

  2008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建设文化大县,并让农民从“文化温饱”走向“文化小康”,安吉县通过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扬文化等四项“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城镇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创新创建中使本土文化得到新的发展。

  文化惠民,首先是以城带乡送文化,开展县级机关部门结对联系村镇的“文化营养餐”活动。2008年,全县各部门共向各村送出200余台文化节目,受益群众达8万余人次;各城镇社区也与偏远行政村进行“文化结对”,鼓励城里的腰鼓队、老年书画会、排舞训练营等到农村发展,将文明时尚的休闲、健身方式传递到农村。

  安吉县还巧设载体,着眼基层“种文化”、“育”文化。眼下,全县187个村,村村都有了“农村文化指导员”;(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 “书香飘竹乡”计划的实施,使得分类建成的100个农家书屋、文化楼道、休闲书吧、书画长廊和书香校园遍布各地。从2008年起,县政府新增1000万元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农村文化团队创新,迄今共培育30余支特色明显的农村文体团队,并培养农村群众文艺骨干1200余人。

  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带来了安吉文化的繁荣,并推动了安吉进一步广开渠道、“扬”起了文化。如今,全县共有300余农民参与“扇面画”创作,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威风锣鼓”先后被邀请到杭州、苏州、南京等地演出100余场次,创收200余万元。

  “文化惠民工程”不仅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欢迎,也让不少“新安吉人”分享快乐。在天子湖某建筑工地打工的姚东有等来自山东临沂的外来务工者说,现在能经常看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安吉文化惠民工程乐了农民 2009-2-18 48256F32002924A64825753C0019AFD9[A1-刘慧≈A2-秦军≈B1-吴雅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