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珍藏版即将出版
· 《浙江藏书史》:
藏书英雄的故事
· 《小猫杜威》:
幸运的人与动物
· 《回家》:
一个诗人的乡村和城市
· “汉译丛书”
出版前后
· 图书之数字化生存
· 《通天塔》:
留美学生的创业故事
· 王国荣作品
《时来“云”转》获金奖
· 《是名画总会被偷的》:
美术史加悬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汉译丛书”
出版前后

■胡企林
  1978年,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1979年起,陈原同志担任重新恢复独立建制的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他强调,“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陆续刊行,将是振兴中华、建设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之一”。他为实现这一系统工程投入了大量精力。

  事实上,在1953年陈原同志担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编辑部主任时,就按照中宣部的部署开始进行世界学术名著的选译工作。他组织制定《外国名著选译十二年(1956-1968年)规划总目录》,共收书1614种。到1956年就出版了拉·梅特里的《人是机器》、狄德罗的《哲学选集》、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书的新译本。

  1958年,我一进商务印书馆,就被分配在陈翰伯同志创立的第三编辑室,从此与翻译出版世界学术名著这项系统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和编辑室的同事们致力练笔,包括为图书撰写辅文、序跋以至自己译书、著书等,逐步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1982年,为了纪念“商务”成立八十五周年,陈原主持编印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了,第一辑五十种。1983、1984年和1986年又出版第二辑、第三辑和第四辑,各五十种。

  1982年2月5日,陈原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写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刊行之际》一文,文中指出:“通过这些著作,人们有可能接触到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这许多书的作者都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种思潮的先驱者、代表者;他们踏着前人的脚印,开拓着新的道路;他们积累了时代文明的精华(当然有时亦不免带有偏见和渣滓),留给人们去涉猎,去检验,去审查,去汲取营养。”字字珠玑,意味深长。迄今这套丛书已印行九辑,其所收录的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和地理等类名著中译本大都重印六七次,每种印数逾十万册,其中朱光潜移译的黑格尔代表作《美学》印数高达十六万册。

  1984年,邓小平同志作出指示:要用几十年的时间将古今有定评的世界名著都翻译出版。这一指示由胡乔木同志向陈原同志传达后,我就在1985年12月奉派带领考察组到日本取经,并寻觅世界学术名著的原书和日译本。

  在20天考察期间,我们重点访问了与商务对口的岩波书店,同这家硬派出版社的社长绿川亨先生多次长谈,甚至在绿川先生宴请我们时也将移译世界学术名著作为宴会上的主要话题。我们还访问了东京大学出版社、庆应大学、日本国会图书馆和几家大印刷厂(特别是凸版印刷公司)以及一些发行机构。在访问东京大学出版社时,该社负责人石井和夫先生介绍了这家出版社的历史和出版宗旨,着重谈了他们出版重要学术著作的情况,并应我们要求,从出版社1985年图书目录所收录的两千多种书籍中圈选了他们认为学术价值较高的研究著作二十五种,供我们在选译日本学术著作时参考。

  为了进一步出好汉译世界学术名著,1984年11月、1989年12月和1994年4月,“商务”召开了三次汉译名著规划座谈会。1989年12月,“商务”在京举行第二次汉译名著规划座谈会时,胡乔木同志从上海发来贺信,认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编辑出版是一项“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基本建设意义的重大工程”,并为开展这项文化事业提出了不少建议,如进一步拓宽名著选题、扩大译者队伍等。

  几十年间,我参加了历次翻译出版世界学术名著长期规划的拟订和执行,陆续撰写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的序言、跋文和出版说明等数十篇,独译和合译十九种。对于这项事业,我意趣盎然,寄厚望于未来。

  (作者为商务印书馆原副总编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汉译丛书”
出版前后
■胡企林 2009-2-13 48256F32002924A648257559000E329C[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