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 由“杭州都图”看变迁
· 马克思主义哲学篇
· 批评者不一定就是反对者
· 凯恩斯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 文化空间的基本特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由“杭州都图”看变迁
——以“羊山乡唐墓山”为例

罗以民
  继《杭州市古旧地图集》之后,杭州市档案馆又推出了《杭州都图地图集(1931-1934)》(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对于“杭州研究”,见证杭州城市和土地管理制度的变迁,考证杭州历史文化渊源,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杭州都图地图集(1931-1934)》是民国时浙江省民政厅测丈队测量的万分之一的杭州详图,可称自清末西方现代测绘技术传入中国之后杭州地图之最大比例尺者。正因为它的比例尺大,它不但记录了杭州从封建社会步入民国后的行政划分与地名的更迭,更可贵的是明确标注了许多宋、元、明、清方志记载过的小地名。眼观图集中线、符之变,不禁感叹“沧海桑田”之迁,试以该书第176页“杭县第十都第一图”所标“羊山乡唐墓山”为例说明。

  “唐墓山”是宋代就有明确记载的,即“良渚文化”遗址中大名鼎鼎的“莫角山”。根据南宋《咸淳临安志》记载唐墓山在南宋末年地面相对高度约45米,周长达4公里。而钱塘县孝女南乡即民国杭州瓶窑区的“羊山乡”(今“良渚遗址管理所”一带),地处苕溪南岸与东苕溪北岸的“孝女北乡”相对。地名源自此地唐代出过两个孝女, “长庆三年,守以事闻,诏赐束帛,仍赐寺额曰‘报恩’,竟不嫁死。今钱塘县有孝女墓,南北两乡又有孝女墓,在寺后山古城头。以‘淳佑志’修。”

  万历《杭州府志》明确记载报恩寺和“古城头”在苕溪北岸。唐代的东苕溪南岸还完全是湖泊,不可能建寺院,这块湖底土地完全干涸露出地表应该是在景泰元年(1450)中国气候进入“小冰期”以后。这座“唐墓山”至清代一直都有记载,南宋末年迄今还不到800年,但相对高度45米,周长4公里的“唐墓山”已经变成了五六座小山,从地面相对高程来说,最高的大莫角山地面仅8米,而其西的张家墩仅存1米,这些“山”的周长最大者不过2000多米,而小者不过数百米了。

  这种大山变小、变矮的沧海桑田变化,首先是因为苕溪洪水对山体的袭夺分割,洪积物对原有洼地的不断加积逐步抬高了地面;其次为自然风雨剥蚀;第三为“新构造运动”近千年来还在继续下沉;第四是近千年来杭州有多次明确记载的地震,第五是人为取土。笔者认为“人为取土”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但考古结果表明并没有“移山”行为。因此,不到800年,“唐墓山”就分解成诸多小丘,降低了约39米,这说明地形地貌是在不断改变的。5000年又改变了多少?这值得我们在建设“文化大省”的时候对过去一些“想当然的认识”深刻反思!

  (作者系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由“杭州都图”看变迁 罗以民 2009-2-9 48256F32002924A64825755400091FD2[A5-罗以民≈B1-丁ju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