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那一抹撇不开
的乡情
· 千年田鱼 牵动华侨的血脉乡情
· 农具展览室 为劳动者的智慧自豪
· 赏石学石 更是在雕琢人生
· 侨乡教育实验:乡土文化进学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那一抹撇不开
的乡情

余 华
  在青田采访的日子,到处可以看到华侨留下的印迹,从广场、文化设施到标志性建筑物,时时被青田华侨的乡情所深深感动。

  不管走得多远,离开祖国多久,不管在国外生活得多辛苦,赚钱的过程有多艰辛,青田人都会记得回家,或多或少为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侨乡文化。

  对于这样的乡土情结,我一度感到难以理解——毕竟,在国外的大多数青田人生活得并不轻松,每一分钱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作,在国外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磨难洗刷后,又如何能保持对家乡的那份挚爱?

  直到这次采访后,我才发现了另一种文化的力量——乡土情结。

  这是一种刻至内心深处的东西,从古代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到现在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无论是雅是俗,说的都是一个“情”字。

  “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作家柯灵在他的散文《乡土情结》中,这样描述自己眼中的乡土。他觉得,一个人“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在青田,那些充满了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便是那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了身上。

  在青田过年,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有西方文化的融入,洋酒、哈蒙、巧克力,几乎是每个华侨回国过年必带的东西,但是不管怎么变化,过年蒸年糕、做糖糕,还是青田人必吃的地方特色小吃。

  这张嘴,把游子的心紧紧地拴在了乡土上。

  还有的华侨,希望让乡情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得以延续。据说到了夏天,青田还有专门为华侨子女组织的华文夏令营。每年,从各个国家来报名参加夏令营的各个年龄段孩子,都会超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些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子女看石雕、诵古诗,亲身体验青田的乡土文化。

  在采访结束的回程中,我的旁边正好坐了一位从西班牙回国过年的老华侨。他告诉我,虽然在国外生活了三十多年,但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过年那天的习俗他从来不会少。虽然他的小儿子出生在西班牙,从小接受的也是纯西方的教育,但是他却能说一口流利的青田话。

  “他是不可能回青田生活了,但至少以后还要问得到回家的路吧。”这位老华侨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让我感动良久。

  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将永远追随着他们。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乡土,一抹撇不开的乡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那一抹撇不开
的乡情
2009-2-2 CCE89F65DA1CDD3E4825755000277450[A1-余华≈A5-徐晓军≈B1-周建国≈B1-童颖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