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山村响起冲天炮
· “团团”“圆圆”正式与台湾民众见面
· 用汗水书写新业绩
· 新农村三道“大菜”
羡煞城里人
· 牛年多期盼 牛年更精彩
· 为国炼好铁 干活劲更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牛年多期盼 牛年更精彩
——本报记者对话“一焊成名”的叶建丰

本报记者 童颖骏
  在联欢会现场,记者找到杭钢“名人”叶建丰。32岁的他是杭钢集团维检中心炼钢作业区钳焊3组工人。2008年11月在“杭钢杯”省青工技能大赛中获得焊工工种第8名,杭钢选拔赛第一名。当时,距离他初学焊工技术仅两年半时间。记者与他聊得很欢——

  记者:给您拜年了,没有回老家过年?

  叶建丰:初一到初七都要在单位值班。老家在龙游,不远,春节返乡团聚的机会,让省外同事优先。连续3个春节都在杭钢过,同事们一起吃年夜饭,也很有味道。

  记者:过去一年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经历?

  叶建丰:呵呵,是的,大至整个国家,小到我个人,2008,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去年,我从一个劳务工转为杭钢的正式工人,福利、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企业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干劲也更足了。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记者:“劳务工转正”在杭钢少有先例,很有成就感吧?

  叶建丰:是的,劳务工进厂时一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工作以配合正式工为主,对技能的要求不高,提高也不快。

  接触焊工技术后不久,我就发现,这门技术远没有想像中简单。在老师傅身旁学艺,买专业书看,参加培训、观摩比赛,一年后才觉得自己的手艺有了很大进步。

  记者:听说曾经“一焊成名”?

  叶建丰:7月,正是大夏天,高炉的热风炉发现了一处500毫米的裂缝,因为不能停工,炉表温度高达150至200摄氏度,应力很大,四五个老师傅去焊都焊不好,总是一焊就裂。这时有人提议,“有个劳务工小叶技术还不错,要么让他试试”。

  第一次过去看时,我没动手,花了一支烟的工夫,把材料、工艺、应对措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因为位置不好,几乎要以倒立的姿势才能干活,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才焊好。但是,直到现在这个裂缝都没有再开裂,真的挺开心的。

  记者:真“牛”!对于牛年,是不是有很多展望?

  叶建丰:是啊。年后结束试用期,单位要对我进行技术定级,收入还会增加哦!去年的青工大赛上心情紧张,发挥不好,今年要继续努力。下半年儿子要在杭州读小学了,希望他能更加懂事。最重要的是,要抽空把父母从龙游接到杭州来,陪他们好好在西湖边转转。牛年,一定会更加精彩。

  (本报杭州1月26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牛年多期盼 牛年更精彩 本报记者 童颖骏 2009-1-27 48256F32002924A64825754A0033EE9C[A1-童颖骏≈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