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源起于杭州的科学松鼠会
· 我和一只“准松鼠”的对话
· 浙江新青年:
因为科学,我们做“松鼠”
· 以有趣的方式传播科学
· 看看“松鼠”们
在解决什么问题
· “松鼠”眼中的“十三叔”
· “松鼠”是怎样“炼”成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松鼠”眼中的“十三叔”
  在新书的第一篇文章中,姬十三以这样的文字开场:“作为一名科学作家,我需要密切关注一些专门领域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是枯燥而无趣的,构成了这门工作的最大挑战——显然我并不打算把生活也弄得枯燥无趣。”

  在松鼠们的眼中,这个生于1977年的江浙男生,是个极富生活情趣的人。他自己做菜,手艺不错,读博的时候和同学合租房子,把自己的小窝搞得很整洁温馨,喜欢旅行,是个背包族,非常注重生活品质。

  松鼠会的另一位“老松鼠”猛犸(网名)则这样描述过姬十三:“姬十三……白白净净的,头发整整齐齐,戴个蓝色半框小眼镜,想事情的时候眉间有一道竖纹,身家清白未婚单身无绯闻,居家旅行两宜。”

  从某种意义上说,姬十三身上带有文艺青年的影子。在普陀中学念高中时,高二分文理班考试,姬十三的文科全校第一,理科全校第五,再三权衡之后,他选择了理科。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当姬十三受几本科普读物的影响,发现科学的乐趣时,为什么会重新拿起笔写作。“2004年写了第一篇关于猴子的博弈论,《牛顿科学世界》的主编给我回信,鼓励并指导了我后来的写作。”

  当年,罗小亦就在那本杂志上看到了姬十三的文章,“那时候以为他是个写科普的大叔,认识了才发现这么年轻!”罗小亦说,现在很多朋友和网友都叫他十三叔,这个称呼最先就是由她先叫出来的。“他年龄不大,但是在科普界的资历,叫十三叔也说得过去。”

  据说,当时很多小朋友看了文章,都给姬十三写信,信都塞爆了他宿舍的信箱。

  本来,在读完神经生物学博士后,姬十三可以成为一个严谨的科研工作者,但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科学的热爱。

  采访中发现,新书的参与作者30 人,科学松鼠会成员90 余人,几乎全部是拿了个理工科学位又跑来做写字的事,他们不光具备硕士以上学历,而且能把文字写得有趣、好看。

  有香港“文化教父”之称的梁文道,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不是读者对自然科学失去了兴趣,而是能够引发兴趣的作者太少。”

  姬十三和“松鼠”们的出现,部分弥补了梁文道的这种遗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松鼠”眼中的“十三叔” 2009-1-19 浙江日报000102009-01-19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