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空”村
· 花钱的文化传承
与挣钱的文化产业
· 一个山村的文化传奇
· “满”场
· “溢”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花钱的文化传承
与挣钱的文化产业

童颖骏
  一般而言,文化传承都是费力费钱的苦差,因而乏人问津,可永嘉应坑乡应界坑人,却将花钱的文化传承与挣钱的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不免让人有诸多感慨。

  福财剧团是应界坑村最大的剧团,团长麻富周,同时又是永嘉温州乱弹传习所的业务团长。传习所有4个15至17岁的学生,就放在“福财”跟班学习,他们早起练功,晚上观看演出。从毫无基础到现在“能翻跟斗了”,年轻人进步的根源,就在于他们接受着符合市场规律的“实践教学法”。

  无论是整理剧本还是招收年轻学徒,传习所的眼光,早已超越现阶段演出市场的繁荣,看到了更遥远的将来。

  “乱弹是农民艺术的火花”。它长期流动在农村,演出社戏,是农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界坑7个民营剧团全年平均演出一般都在200天400场以上,去年看戏观众超过24万人次。此外,他们在夏令时节的免费送戏下乡,更是广受欢迎。这一切都在说明,群众对高品质的传统艺术有着巨大需求。

  然而,近年来,观众的口味也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比如,欣赏能力增强后,他们能分辨出乱弹的唱腔是否正宗,有没有“串味”或“变异”,因此,整理传统乱弹曲目,排练“正宗土鸡煲”,便成为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虽然演出收入不菲,演员平均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可66岁的传习所所长麻福地和他的同仁却看到了隐忧:剧团的顶梁柱从中青年变成了中老年,而观众却更喜欢看年轻演员的表演,因此,年轻人的培养问题,日显其重要性。

  然而,谁来做这些有利文化传承的苦差事?应界坑人不靠天,不求人,表现出了难得的自我担当。

  用麻福地的话说,“肚子里的戏,都要吐出来,我们才会安心”。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让这位从没上过学的老人,自学成才,成为整理出一出出传统剧目的“文化人”。

  无论台风来袭,还是冰冻三尺,麻福地都没停歇过剧本搜集整理工作的脚步。一次采风过程中的意外,甚至让他痛失老伴。这一切,不难说明为什么他的师弟和学生都追随他的脚步,放弃个人利益,自发投入到传习所无偿甚至“贴钱”的工作中。

  2008年11月18日,传习所排演的乱弹精品剧目《生死牌》,在全省戏剧精品大奖赛中,和省婺剧团同获特别奖,而最为特别的是,参赛的16支队伍里,除了传习所剧团,其他的都是国营剧团。

  演员的培养,讲究的也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次精彩演出的背后,凝聚的是无数幕后英雄的心血。人均不到两分田的应界坑人,将传统文化积淀化为转变自身命运的契机,用自己的执着和奋斗,书写着草根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花钱的文化传承
与挣钱的文化产业
童颖骏 2009-1-16 48256F32002924A64825753E003ACDD4[A1-童颖骏≈B1-蒋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