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7版:钱塘周末
3  4  
PDF 版
· 品味“祝福”中浓浓的年味
· 告诉你一个
原原本本的“祝福”
· 祝福是一种暖暖的回忆
· 再现独特地方民情风俗
· 田野里飘来欢乐的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再现独特地方民情风俗
——[见证人]黄虹峰,女,祖籍绍兴鉴湖,“鲁迅故里”工作人员
  在绍兴鲁迅纪念馆西北侧,有一朱家台门,又称“老磐庐”,它东邻周家老台门,北接咸欢河,是古城绍兴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花园式台门建筑。记者走进这里的“鲁迅笔下风情园”,迎面第一进建筑便是《绍俗祝福》。大厅内设有江南水乡特有的窗墙,墙上花窗的花格贴着“祝福”两字,一组彩塑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文豪鲁迅笔下的绍兴风土人情。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这是鲁迅小说《祝福》中关于绍兴风俗“祝福”的文字。“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地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戴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是如此。”在鲁迅先生的笔下,绍兴每年一度的年终大典“祝福”浓墨重彩地显现出来。

  黄虹峰自幼在绍兴农村长大,和记者说起当年在老家过年的感受,至今历历在目,很是兴奋:进入腊月,长辈们就开始紧张地为祝福典礼而忙碌着,买鱼买肉,杀鸡宰鸭,采办各种各样的“福礼”。“因为年终要图吉利,千万不能叫‘杀鸡杀鸭’,务必要改口叫‘妆扮牲屠’。”摆福礼用的鱼必须是鲜活的,整条放在油漆桶盘里,大人特意在鱼身上专门粘上一张用红纸剪出的“福”字,一眼望去煞是好看。

  “稽山鉴水社戏热”,自幼在鉴湖畔长大的黄虹峰向记者透露,绍兴人自古有看社戏的习惯。每逢庙会和大年,社戏成为水乡绍兴最“露脸”的演出。清光绪《金华县志》载:“一会之兴,有烟火、有戏班,且多至十顶。”戏台搭在湖中央,戏台前的湖面上挤满了手划船、小舢舨、乌篷船。随着“锵锵锵”的锣声,船上的男女老少个个伸长了脖子,宛如鲁迅笔下一张鲜活的水乡风情图。在她的记忆里,社戏深深地植根于绍兴人的心中,凡是有个喜庆之事,无论是知名的戏剧名角,还是民间的戏班子,个个炙手可热。“水乡观戏”成为绍兴人一道必不可少的“新春大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周末 00017 再现独特地方民情风俗 2009-1-16 浙江日报000172009-01-16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