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两会特刊
3  4  
PDF 版
· 温岭,一个经济强市的民生实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全面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省最早实施的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全省标杆意义的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康庄工程,文化体育设施工程……
温岭,一个经济强市的民生实验
□ 王 晖
  全面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省最早实施的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全省标杆意义的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康庄工程,文化体育设施工程……

  温岭,一个经济强市的民生实验

  □ 王 晖

  【编前语】

  打造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必须首先解决一个个民生问题。从中央到地方,民生问题被提到空前的高度。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宣布政府投入4万亿元,其中大部分投向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灾后重建等民生项目。中共浙江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通过了《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决议,今后5年,全面改善民生,将成为我省的工作主线。刚刚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同样把重民生列为今年主要工作任务。

  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关注民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是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本质所在。公共财政的核心就是用纳税人的钱和相应的财税政策,帮助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就是要把财政的钱往民生上花,就是要时刻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作为和谐发展竞争力高居全国第一的浙江省,从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一直高度关注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并逐步建立起以民生为导向的财政政策体系,围绕解决民生问题来确定财政投入方向,不断加大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并创出财政关注民生的“浙江现象”。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决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民生,促进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三农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的解决,本报陆续推出“关注民生财政样本”专题宣传。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典型市、县、区,作为榜样、范本,全面、详尽地介绍、分析当地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认识、举措、经验等。本期,我们推出的是温岭市。作为我省经济强市,党的十六大以来,该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高度关注民生,加大投放力度,改革完善投入机制,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社会和谐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民生为重 软硬兼施

  浙江省发展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卓勇良

  

  民生工作的特点是“一个也不能少”。温岭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告诉我们,民生工作还必须软硬兼施。

  改革开放初期,我省一些基层政府对经济发展采取了“政府推动”的做法;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基层政府采取了直接推进企业改制的做法,都取得了较好成效。改革开放三十而立,当前“政府推动”的一个重心,就是民生工作。

  民生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只需要投入真金白银的工作。一些同志说,民生工作是花钱工程,这话既对又不对。虽然就某种意义而言,花钱是衡量民生工作的重要标志,如财政收入中民生投入的比重,就是衡量民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如这个指标较低,至少表明政府财力向民生倾斜不够。然而民生工作也有体制机制问题,这就不仅仅是投入资金能解决的。如建立民生工程的多元投资机制,通过民间资本介入,来减轻政府投资压力。又如政府向市场购买服务,可以减少政府民生工程的运行费用。

  建立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民生工作也需要“软投入”的一个典型案例。解决企业欠薪问题当然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温岭市积极帮助组建全市性的行业协会,形成了一种以非政府组织和职工为主体,有效开展工资协商的民间自治机制,受到了各方的普遍好评。

  软硬兼施,抓住关键,有序推进。只要政府真正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也能妥善处理好保增长与促民生的关系,推进民生工作更上一层楼。

  站在温岭市政府大楼最高处,放眼望去,北面,紧邻市府大院的,是外立面红白相间的一幢幢漂亮高档安居房,数千曾经的农民,告别了撒落在农地上低矮破旧的农居,住进了和城里人一样、甚至比城里人更好的这些住宅楼;正南面,是市民漫步、休憩、玩耍的所在——锦屏公园;西南方,则是造型现代的体育馆,市财政投资2000多万元添造游泳馆等专业场馆的二、三期工程,眼下正在进行着……而就在半个月前,温岭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投资近8亿元的省重点工程石松高等级公路,刚刚开通,全长25公里;同日,投资约2.7亿元的温岭至玉环漩门公路也按期开通。潮水般的汽车,在宽阔平坦的一级公路上欢快地涌动……

  一个最新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08年,温岭市投向教育、医疗、社保和就业、新农村及基础设施等的民生投入,每一年都在快速增加,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从2006年的66%,2007年的69%,提高到2008年的74%,民生支出增量占财政支出增量比重,2008年已高达88%,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温岭,这个第一缕世纪之光照耀下的东海之滨城市,正在经历着一个经济强市向民生强市的幸福转身。

  衙斋卧听萧萧竹

  行走在充满现代气息、两旁高楼林立的温岭大街上,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温岭人的自豪:这个有着116万人的县级市,是浙江省最大的县域之一。近年,温岭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诞生地,是浙江省优先培育的中等城市,是省首批17个扩权县(市)之一,在“全国百强县(市)”中名次居前,在全省更是名列前茅,并连续多年占据台州市各县市区第一的位置。多年来,温岭,温岭人的富,“路人皆知”。

  然而,那时的那个“富”,更多的是经济意义上的。当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打在温岭石塘时,自豪的温岭人忽然发现,阳光下的温岭,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并不高,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一些民生问题“短板”凸显:

  温岭地处东海之滨,居于全省交通的末端,交通欠账很多。快速增加的汽车和路网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让百万温岭人出行艰难。向外交通,需要伸展;向内交通,需要通畅。

  温岭三面环海,水资源贫乏。二十多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资源消耗猛增,配套设施尚未跟上,生活污水成了水环境的最大污染源,河道垃圾满目可见,江河之水大多为劣Ⅴ类。特别是流经城镇河段,发黑发臭,居民的饮用水源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侵害。

  温岭116万人,农业人口占到八成多。他们的健康缺乏关注,他们的医疗费用亟需落实。

  温岭民营经济发达,近年来“民工荒”问题突出。劳资纠纷引发的集体停工和上访事件不断,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

  郑板桥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白乐天又说,“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经济发达、居民富裕的温岭,尚且“民生之多艰”,可见全面改善民生之紧迫。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如何坚持以人为本,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由人民共享”的问题,成了温岭市委、市政府施政考量的重中之重,民生问题被提高到空前的高度。

  针对百姓需要的平等基本“发展权”,需要解决的就医、就业、生活等一系列难点,需要关注的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文化建设与社会治安等问题,成了温岭“民生财政”的重点。温岭市委、市政府开出了一本鲜活的闪耀着科学发展、注重民生和谐之光的“民生财政”账单——

  如椽大笔绘民生

  2008年12月中旬,温岭农民张某满脸笑容走出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厅。作为连续3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他,今天又报销了一笔1万多元的医药费。至此,当年他已实足报销65%的医药费,政府为他“买单”35000元。事实上,像张某这样,农民看病,政府买单的农民,到发稿时止,温岭市已有973373多人。同时,每年有50多万参保农民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免费健康体检。这个温岭市民生工程的大手笔——开全省先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90多万温岭农民,从此告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梦魇。

  温岭的新农合,始于5年前的冬天,2004年10月全面实施。当时,每个农民只要缴40元钱,就可以参保。政府给每个人贴补20元;2007年,筹资标准提高到了80元,农民缴费额度仍是40元,政府贴补增加到40元;而到2008年,筹资标准达到了110元,农民缴费额度还是40元;今年,筹资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140元,农民缴费增加了10元,两级财政贴补从70元增加到90元。持有《温岭市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证》的低保对象、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在二级以上的残疾人、优抚对象和“三无”人员,新农合资费全部由政府承担。

  温岭规定,住院农民2000元内报销20%,2000元到4000元为30%,4000元到6000元为45%,6000元到10000元为55%,10000元以上为65%。年度内首次住院的先自负500元,第二次开始住院不再自负;在定点门诊,享受直接减免医药费的15%。参保农民年度最高报销额为30000元。连续参保3年,今年的报销额度增加到了50000元。

  为了保证农民享受与城镇职工、公务员同等的医疗服务和用药。温岭开始全面执行《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目录》。

  温岭新农合的工作是如此细致体贴,考虑到温岭有20多万农民在外务工经商,政府就规定,他们只要凭《暂住证》或《营业执照》等有效证件,在居住地医院住院就可报销。

  2006年,温岭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实现市内就医即时即报”,并将其作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筹资600多万元(其中近半市财政拨款),于2006年6月底正式启动信息化平台。参保农民凭保障卡、身份证在市内92家住院、门诊定点医疗机构的收费窗口可直接刷卡,实现即时即报,手续比城镇职工医保还便捷。参保农民切身感受到了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年届60的张某说:做梦都没想到,做了一辈子的农民,还能有这样的依靠!

  支撑这个“依靠”的,是温岭两级政府每年拿出的一亿多元!

  无论穿行在温岭城镇街头,还是乡间田野,早年杂乱破旧的小巷村街,恣意流淌的污水,脏黑发臭的河道的印记,似乎已很少见到,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纵横阡陌,两岸驳坎划一、两旁栽着花草树木如同城市公园的河道,清澈的溪流绕行于温黄平原大地……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美丽温岭的一面,或许温岭还有不少脏乱差的角角落落,但显然,从2007年开始推出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3年行动计划”,2年时间就已让温岭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一个美丽、整洁的温岭,正崛起于东海之滨。

  温岭市的“3年行动计划”,包括了5大工程——

  农民安全饮用水供水工程。2007年当年,“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即被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首位。近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3.76亿元,建成主管线160公里,解决了40万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到2008年4月,投资1.73亿元的长潭引水二期工程开通,穿过150公里管线,清冽的甘泉流向数万居民。在接下去的2年内,政府还将投资8亿多元,新建3座水库,扩建5座水厂。

  河道整治保洁工程。按照“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投入1.7亿元,整治河道300多公里。今天的河道,已成为温岭新农村一道亮丽风景线。

  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将总共投入建设资金6.6亿元,各建制镇都要建成污水处理厂。今年已完成55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并将继续用3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

  居民安全卫生饮用水工程。

  这项浩繁的“3年行动计划”,温岭要拿出几十亿元。尽管温岭是经济强市,但负担仍十分沉重。为了民生,为了民心,温岭广开财源,改进财政投入体制机制,开展多元化融资,充分吸收民间资本、法人资本和外来资本,采取BOT、TOT、TOO以及合资建设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以保证投入强度,推动这项庞大的工程快速推进。

  看着家门前的小河一天天变得亮丽如画,住进“立改套”新农居点的温峤镇一位农妇笑生双颊:我们就像住到了公园里。

  一个个大手笔的民生财政工程,就是这样让人记忆深刻。

  2008年3月,一个叫“全省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现场会”的会议,在温岭召开。因为,温岭在民生建设中,又探索出了一项协调劳资双方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利益的全新制度!

  温岭民营经济发达,全市有非公企业2.6万家,职工50万多人。随着改革的深入,“民工荒”突出,劳资纠纷引发的集体停工和上访事件不断。激烈的劳资矛盾成了温岭实施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催化剂。6年前,这项制度如火种般在新河镇首先点燃,5年后,已燎原温岭大地。

  在温岭,政府部门帮助组建了全市性行业协会38家,确定协商主体,然后划分工种工序,确定行业计件工资单价,召开民主恳谈会,确定开展协商。行业工会代表职工,与行业协会代表企业进行民主谈判,平等协商,并由行业工会组织召开行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通过经协商的计件工资标准和支付等事项,最终正式签订协议,成为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确定职工工资标准的依据。

  对易受市场、价格、成本等方面影响的行业,每年要就行业职工工资(工价)调整进行一次集体协商,保证职工工资(工价)与企业效益的增长相适应。至今,新河镇羊毛衫行业的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已进行了6年,职工工资(工价)年均增幅5~12%。

  自新河羊毛衫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产生之日起,温岭市委、市政府就充分认识到,这是新形势下一种新型的民生治理新模式。在2004年6月、2005年5月和2008年初,先后出台了3个相关文件,确保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序推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配合协作,企业和职工为主体”的运作模式。

  6年下来,这项关系到几十万务工人员的民生制度,受到了各方的普遍好评,温岭先后在全国全省多个大会上介绍经验,还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列入了去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当然,更重要的是,职工和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得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职工的工资水平得以提高。民生,在这里得以充分张扬。

  经年的重视和推动,不息的追求和投入,温岭的民生财政,像一列上了轨道的火车,越来越快地向前驶去。大大小小的民生工程,正在越来越多地演绎着:

  温岭几乎年年都要受到台风的袭击。“强塘固房”保护百姓的工程实施多年,政府投入数亿元巨资,除险加固海塘、水库,改造危旧房……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民生工作的基础工程,去年温岭仅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就有3000名;温岭及时调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启动。

  实施贫困残疾人免费助听助行助明工程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去年帮助了1.3万户低收入农户实现人均收入超3500元。

  都说教育是百年大计,温岭农村教育“两免一提高”政策全面落实,免除义务教育阶段课本费、民工子女借读费2390万元,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450元和350元。

  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是热点民生问题,温岭深入开展维稳工作,天网工程、实效大防范和打击“两抢一盗”活动一一开展,并建立起社会应急求助中心。

  ……

  河清人寿待来年

  今天的温岭,“民生”二字是提及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民生财政得到了最有力的落实。市委领导在党代会上大声疾呼科学和谐发展,关心民生,把民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市政府领导在近几年的每一个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一次次明确提出,“倾力改善民生”,并把民生实事列为政府当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市长叶海燕在一篇发表在国家级媒体上的《努力打造科学的县级政府管理体制》中,第一条就说要打造民生型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事业投入的倾斜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保证财政性民生事业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市人大则说: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践行党的宗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应有之义。仅2007年,市人大就提出了几十件改善民生的意见;市政协则多次提出提案,建议实施各项民生工程。

  为了确保民生财政的落实,从2006年开始,温岭市进行了一场引起全国关注的基层财政民主改革。在这个改革中,财政收入怎么花,“民生财政”的受益者老百姓,有了“话语权”。

  这场发韧于温岭新河镇的改革,被称为“群众参与式预算改革”。新河镇在人代会审议财政预算前,设计了一个预算初审民主恳谈会,群众可自愿参加。当年,共有110名群众报名参会,分成农业、工业、社会事业3个组。据统计,群众向政府预算报告提出的意见、要求、建议多达59条。最终,镇人代会根据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行使预算修正权,要求镇政府增加民生支出,并列出了细目,同时压缩基本建设、干部外出等费用。据此,镇政府调整预算支出项目13项,涉及预算资金828万元。

  这项民主参与式财政预算改革,一经推出,便轰动一时,被专家称为“我国基层政府建立公共预算的一个重大突破”,有利于强化民生财政,非常符合 “关注民生”的要求。

  在2009年浙江省“两会”召开前夕,我们看到了温岭市政府对2008年工作情况的回顾和对2009年工作的展望。赫然发现,“大力改善社会民生”、“集中精力财力,大力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再一次出现在2009年政府的主要任务中: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突出交通、城乡一体、生态环境、电力、社会事业等;加快城市化建设,加速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经济适用房5.8万平方米,实施城区道路畅通工程;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推进“强塘固房”工程,加固标准海塘,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保惠民工程”,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继续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力争低收入农户实现人均收入超4000元;探索农民工医疗保险、渔民社会保障办法。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公共卫生保障工程”……

  “民生之事大如天”。雄心勃勃的温岭市,正挥舞着民生财政的如椽巨笔,奋力绘画着百万百姓河清人寿的美好蓝图。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两会特刊 00014 温岭,一个经济强市的民生实验 □ 王 晖 2009-1-16 浙江日报000142009-01-1600011;浙江日报000142009-01-1600012;浙江日报000142009-01-1600003;浙江日报000142009-01-1600014;浙江日报000142009-01-1600015;浙江日报000142009-01-16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