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与巴勒斯坦4年半前深陷一轮大规模流血冲突,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绝望人做绝望事。”
以巴在加沙地带成为孤城18个月之后爆发新一轮冲突,阿卜杜拉二世告诉中东问题“四方会谈”特使、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加沙人道局势已恶化至如此境地,保持沉默已是不可容忍之举。”
他所言“沉默”,特指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对加沙民众所承受苦难、灾难以至伤亡报以“冷眼”。
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发起地面进攻之日、巴勒斯坦民众面临更为惨重伤亡之际,美国现任政府只是“听取”情况汇报,当选政府只是“关注”局势进展,欧盟轮值主席国则以“并非进攻行为”描述以军行动。
这等态度,似曾相识两年前,即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冲突之时。
假若这一切发生在北美洲、甚或发生在欧洲、抑或发生在任何冲突双方力量如此悬殊者之间,西方国家是否会如此“站位”、如此“表态”?
以黎冲突2006年夏季以超过1200名黎巴嫩人和160名以军丧生告终。
以巴冲突现阶段至少已致使超过46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包括几十名妇女和儿童,绝对无辜、绝非个别。这些生命损失关乎巴勒斯坦,激怒阿拉伯世界,也触及国际道义。
加沙人陷身孤城而对生活绝望,置身冲突而对生存绝望。
中东国家领导人中间,阿卜杜拉二世与各方、包括西方国家保持着相对平和态度和密切关系,却认定沉默“不可容忍”。
或许,在他看来,打破沉默、不再对巴勒斯坦人所受苦难无动于衷,可抚慰加沙“绝望人”,可避免“绝望事”。 徐勇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