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人才却在浙江享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本月初在上海举行的“2008浙江—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上,原以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浙江企业会缩减人才招聘职位,没想到企业人才需求量不减、提供的薪酬不减、对人才的诚意更是不减。本次洽谈会推出的近5000个岗位中,大多数中层岗位提供的年薪在10万元左右,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等技术类岗位年薪从20万元到50万元不等。据统计,共有6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前来应聘。
“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关键在于人才。我们一定要有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开发创新人才、积极打造和谐人事,奋力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天地。”省人事厅负责人这样说道。
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前我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无论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才既是基础,更是关键。
走进企业、服务一线,破解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难题
学习实践活动伊始,省人事厅精心设计了“开发创新人才、打造和谐人事、健全体制机制、推动转型升级、服务科学发展”的实践载体,把推动人才人事工作新发展、强化人才保障作用、提高对浙江发展的贡献率,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突出任务。
日前,省人事厅举行部分大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座谈会,与2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专家学者一起,就企业人才招聘、使用、激励、培训、评价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这是该厅学习实践活动中开展“走进企业、服务一线”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目前我省企业人才基础普遍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已成为企业应对严峻挑战、实现倒逼转型的一个瓶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省人事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把加强企业人才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从各自职能和工作实际出发,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合力破解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难题。
“固本强基”,加快构建人才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按照“更加突出人才引领作用”和“更加突出一线人才开发”的思路,省人事厅会同有关部门加紧研究充分发挥人才对经济转型升级保障作用的相关意见,从培养造就企业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人才到企业创业创新,大力引进企业转型升级紧缺急需人才、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改革创新政策措施,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疏通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到企业的流动渠道,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企业工作,促进各类优秀人才向企业有序流动、有效集聚。
同时,省人事厅还加大对企业人才培养的倾斜扶持力度,深入实施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进一步加大企业人选的入选比例,大力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努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我省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能源、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等5大发展领域,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面向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培训,帮助提升企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
为加快构建人才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省人事厅还确定了创新人才开发体制机制研究等9个重点调研课题,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建立保障科学的长效机制,努力构建浙江人才人事工作体制机制新优势。
大力引进、培养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各类海外留学人才是宝贵的资源,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省人事厅组织实施“海外留学人才回归计划”,以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紧缺急需人才为重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筹备组织省内企业、留学人员创业园,赴海外举办高层次人才招聘大会,开展“百名海外专家浙江行”和“中国浙江留学人员和科技项目网上洽谈会”等形式多样的人才引进活动,大力引进一批在生物医药、计算机、信息等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实施重要产业化项目的高端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来浙工作。同时,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进一步健全创业园服务功能,积极为留学人员入园创办企业和开展项目合作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实施“钱江人才计划”,切实解决制约留学人员创业创新的瓶颈问题,进一步优化留学人员创业创新环境。
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省人事厅把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加紧研究制定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计划。
针对我省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产业群,省人事厅制定我省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目录,面向海内外引进高端服务业人才,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引进100名左右能引领我省服务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1000名左右能支撑我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经营人才,集聚1万名以上我省紧缺急需的服务业骨干人才,努力实现引进一个人才,支撑一个产业,开拓一片市场,形成一方优势。
省人事厅还将组织实施“现代服务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争取用5年时间,培养1000名具有世界眼光和思维、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掌握本行业专业知识、有较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