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阿拉渔民从过去只能在家门口打转转,现在可以远渡重洋了!”昨天上午,在公司办公室里,李科平专注地盯着电视,收看纪念大会直播。
1978年开始捕鱼的李科平在1995年做出了惊人之举:购置远洋鱿钓船开赴北太平洋作业,因为本地海洋资源枯竭了。“那时候条件很差,船是从日本买来的二手船,花了200多万元。200多万当时可是天文数字,我们都是靠民间融资凑起来的。”
当年,李科平的鱿钓船在北太平洋作业6个月,钓鱿鱼250吨,创产值260万元。在李科平的示范带动下,当地掀起了投资开发远洋渔业的热潮,虾峙岛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群众鱿钓基地。
从一艘船起家的李科平还成立了远洋公司,吸纳附近渔民加入到公司里来。目前公司的远洋船只达到14艘,船员近500人,远洋作业海域也拓展到西南大西洋、印尼渔场、秘鲁渔场等。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远洋渔业的今天。”李科平介绍说,30年来,舟山远洋渔业作业区域从最初的西非海域扩展到现在的四大洲、三大洋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当于每年从国内渔场转移了1000艘捕捞渔船,有效减轻了东海渔场的捕捞压力。
展望远洋渔业的未来,李科平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计划开辟新的渔场,并在国外设立加工贸易点,同时还计划配套建立冷藏运输船队,以提高渔货的综合效益。“只要我们沿着改革开放的路走下去,我们的渔船定会扬帆全球,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现代化一定会到来。”
受访者:李科平, 1962年生,舟山市华鹰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带领渔民勇闯北太平洋,首创鱿钓作业,被誉为“中国北太平洋鱿钓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