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希望见证东方大港的更大辉煌”
· 重温30年,为了新的荣光与梦想
· 让千年古镇“青春激扬”
· “我与轻纺城一起实现新跨越”
· “改革开放改变我们一家人的命运”
· 记者 洪卫 通讯员 张敏 吴敏力 发自全国首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台州宝利特鞋业公司——
· 让中国渔船扬帆远航
· 30年,好事一桩接一桩
· 昔日牛棚“分田” 今朝小康梦圆
· “30年,特别感谢党的好政策”
· 让农民跨上信息高速路
· 让集体经济的阳光更温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记者 谢国平 通讯员 翁盈昌 发自舟山——
让中国渔船扬帆远航
  “30年来,阿拉渔民从过去只能在家门口打转转,现在可以远渡重洋了!”昨天上午,在公司办公室里,李科平专注地盯着电视,收看纪念大会直播。

  1978年开始捕鱼的李科平在1995年做出了惊人之举:购置远洋鱿钓船开赴北太平洋作业,因为本地海洋资源枯竭了。“那时候条件很差,船是从日本买来的二手船,花了200多万元。200多万当时可是天文数字,我们都是靠民间融资凑起来的。”

  当年,李科平的鱿钓船在北太平洋作业6个月,钓鱿鱼250吨,创产值260万元。在李科平的示范带动下,当地掀起了投资开发远洋渔业的热潮,虾峙岛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群众鱿钓基地。

  从一艘船起家的李科平还成立了远洋公司,吸纳附近渔民加入到公司里来。目前公司的远洋船只达到14艘,船员近500人,远洋作业海域也拓展到西南大西洋、印尼渔场、秘鲁渔场等。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远洋渔业的今天。”李科平介绍说,30年来,舟山远洋渔业作业区域从最初的西非海域扩展到现在的四大洲、三大洋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当于每年从国内渔场转移了1000艘捕捞渔船,有效减轻了东海渔场的捕捞压力。

  展望远洋渔业的未来,李科平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计划开辟新的渔场,并在国外设立加工贸易点,同时还计划配套建立冷藏运输船队,以提高渔货的综合效益。“只要我们沿着改革开放的路走下去,我们的渔船定会扬帆全球,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现代化一定会到来。”

  受访者:李科平, 1962年生,舟山市华鹰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带领渔民勇闯北太平洋,首创鱿钓作业,被誉为“中国北太平洋鱿钓第一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 00004 让中国渔船扬帆远航 2008-12-19 48256F32002924A648257523002CB96A[A2-谢国平≈B1-吴雅茗];浙江日报000042008-12-19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