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浙江楼市
3  4  
PDF 版
· 24个新盘明年可能亮相
· 十年城西 一品香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十年城西 一品香墅
  高端房谈

  主持人:夏宏伟 邱璐一

  十年城西 一品香墅

  对于房地产区域的划分,业界有这样一句话:在杭州,城西是富人的聚居地,城东是平民的聚居地。此话有划分阶层、分割人群的嫌疑,我们不提倡。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从1998年到2008年,杭州楼市用了整整一个黄金10年才酝酿出一个城西,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独特与稀缺。它的价值已不是个别楼盘的价值,而是整个区域的价值,这个区域有不可复制性。

  十年积淀高端人群

  “城西”是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名词。除了地理概念它更多的是被赋予了新兴中产阶级居住区这么一个涵义。那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内涵呢?这就要从十年城西的发展历史说起了。差不多十年前,大量的经商者和创业者,尤其是杭州的高新科技公司,在此地创业生根。比如马云的阿里巴巴、孙德良的中化网。发展到如今,城西的高新企业更壮大了,员工数量也多了。且经历过当年商品房楼盘开发所有辛酸苦辣的房企人才,现如今已基本晋升成为像绿城、南都、中大等这样大公司的中坚,他们也选择了留在城西。这些人群逐渐形成了一种“新贵阶层”的居住氛围,差异性自然就出现了。

  时间当试金石

  检测城西楼盘品质

  从人居住的载体——商品房的发展角度来看,我们也能找到些蛛丝马迹,城西的住宅已越来越经典。

  1992年,杭州楼市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房——梦湖山庄开盘。这一阶段所造的房子,业内人士称为 “第一代”楼盘。基本上是单纯的“造房子”,房子像火柴盒,没有个性。什么楼间距、日照率的考虑那都是很牵强的东西。不过这一阶段也已经出现不少好盘,比如第一次引入“建筑师”概念的丹桂花园,城西的楼盘首先崭露头角。这一阶段的房产企业基本都经历了非常艰辛难熬的过程。当年红极一时、杭州城西最早开发的一个楼盘——湖畔花园,虽然卖了8年,但它却为杭州房地产市场培养了第一批能够经得起沉浮的精英,也为像绿城这的大公司进行了启蒙。用经验和历史换来的经典才能永恒。城西是这些公司的起源地、也是发展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雕琢,才有像绿城·桂花城、新金都城市花园、南都·德迦公寓、南都·林语别墅等一大批引领杭州楼市发展10年的代表楼盘。无论从建筑外形、还是景观绿化,这些房产品建造得越来越精细。游泳池、网球场、会所,城西楼盘的高端品质已无法回避。

  地段稀缺,区域价更高

  2008年5月,绿城以21亿拿下蒋村2地块,楼面价达10666元/平方米。城西地块的楼面价再创新高。这与今年的调控前的楼市行情有关,但也不能否认与城西地块稀缺性这一硬因素有关,随着主城区地块的日渐稀少,这个区域的地面价只会越来越高。而在二手市场上,当初200-300万的别墅排屋,现如今也早已升值成为千万豪宅。

  驱车至杭州文一西路紫荆花路口,发现左拐是当年的绿城·桂花城和南都·林语别墅,右拐是省政府领导居住的省府社区,老城西的寸土寸金比当年越加明显了。可就在紧邻省府社区的一块土地上,笔者发现了是一个由杭州富越房产开发的叫“香墅”的楼盘。出于职业的敏感性,马上意识到这应该是个高档社区。仔细了解后,果然,主城区、低容积率、主力面积为300-350平方米的联排53席、180-240平方米的叠排87席、河溪城市公园、紫金港河、余杭塘河、浙江大学,旁边还有枫林晚书店,这些要素已经奠定了它的价值,就算是在高档社区林立的城西也属难得,更何况是在主城区严禁出让“类别墅”用地、限定最低容积率的背景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楼市 00020 十年城西 一品香墅 2008-12-19 浙江日报000202008-12-1900018;浙江日报000202008-12-1900025;浙江日报000202008-12-1900003;浙江日报000202008-12-1900004;浙江日报000202008-12-1900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