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纪念特刊6
3  4  
PDF 版
· 30年,田野里的伟大变革
· 改革开放
是一味最好的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改革开放
是一味最好的药

■通讯员 陈一波 张明华 本报记者 杨军雄
  ■通讯员 陈一波 张明华 本报记者 杨军雄

  

  在磐安县一个海拔七八百米的山坳里,有一个名叫林丰的小山村。该村种植中药材“浙八味”里的一个品种——白术。“30年来,就是这一‘味’药治好了村里的穷根。”种植白术40多年、把白术看成生命的蔡松寿、陈苗仙夫妻俩感慨地说。

  老蔡家是磐安县大盘镇林丰村种植白术数量最多的一户,去年产量有7500公斤,收入超过20万元。如果在30年前,这个收入,老两口不仅不敢想,更不敢说。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林丰村很穷,村民温饱不足。为了活命,老两口利用空余时间,偷偷地到深山里种白术,有一年丰收,他们种的白术卖了800多元。而当时他们所在生产队种的白术也只卖出1000元。可这不是什么好消息,被人发现后,老蔡夫妻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揪出来批斗、游街。

  一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浙江山山水水,责任山、责任田都承包到户了,那时的老蔡夫妻真的像小鸟入林。今年61岁的陈苗仙回忆说:“一听到承包到户,我们当时高兴得睡不着觉。”

  勤劳的老蔡夫妻几乎每天起早摸黑开荒山、垦旱地,心里最不满意的只有一个——地不够多。到1984年,老蔡夫妻种白术收入就达一万多元!

  这次丰收经历和上次大不相同了。这回,老两口不仅被县政府评为“万元户”,老蔡还光荣地戴上了大红花,领到了珍贵的奖品——一张彩电购买券(当时如果没有这个券,有钱也买不到电视机)。

  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和村里人一样,老蔡一家致富路越走越宽。前几年,认为种白术没有更多发展空间的老蔡出钱支持儿子蔡红阳开办纸箱厂。蔡松寿说,以前没条件,读书少,只会种白术;如今,有条件了,许多种药材致富的村民都支持子女创办企业,搞多种经营。目前,许多年轻人都外出办厂、经商,其中有四户村民办的企业已经上规模。

  近年来,我省将中药材产业纳入十大主导产业,作为扶持重点。老蔡夫妻又迎来新机遇。在农技专家指导下,种白术大半辈子的老蔡夫妻和村里的药农学到了最新良种选育、栽培技术。大幅提高的白术品质吸引来康恩贝公司、杭州万承志堂国药馆公司等大型制药企业到该村投资落户。林丰村还成为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研究院、省中药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基地。药农收入更是连年增长,接连几年,林丰村白术种植户户均年收入都有数万元。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纪念特刊6 00006 改革开放
是一味最好的药
■通讯员 陈一波 张明华 本报记者 杨军雄 2008-12-18 浙江日报000062008-12-1800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