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清日报记者 徐琴微 陈胜国
箫声越千年 特色别样红
——乐清市三十年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乐清,以王子晋吹箫、乐声清扬而得名。
乐清是温州大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
改革开放以来,乐清文化事业日新月异,先后获得“浙江省群众文化先进集体”、“浙江省文化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在乐清文化建设的百花园中,独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乐商文化等群芳竞艳,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生生不息。
文化阵地扎根农村。绚丽的焰火,七彩的电脑灯,气派的大舞台,精彩的歌舞。11月17日晚,象阳镇寺前村的乡土晚会吸引了四邻八村的人们。该村坚持自办乡土晚会整整有九个年头了,一年比一年热闹。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大院,搞起了乐清细纹刻纸和乐清首饰龙的展示厅,村民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这是乐清文化全面繁荣的一个写照。
1999年,乐清市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近年来,在文化大市建设高潮的促动下,乐清市的文化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文化馆、图书馆、文物馆、广播电视台、剧院、乐清日报报业大楼、电影院、晨沐广场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完成市民活动中心、乐清图书大厦的工程,乐清市文化主题公园在加快建设中,新图书馆大楼、科技博物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全市有60%的行政村分别建成村级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和公共体育活动场所。乐清市从2002年开始,制定政策,拨给资金,鼓励创建科普示范村、体育特色村和文化特色村。同时,该市文化部门对举办各类培训班、演出比赛、书画大赛、民间工艺展览等予以扶持。到目前,全市的910个村中有“剪纸特色村”、“黄杨木雕特色村”、“抬阁艺术特色村”等249个文化、体育、科普特色村。
乐清市图书馆坚持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工程为依托,现已有22家基层分中心建成并对外服务,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此外,市图书馆把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在芙蓉、龙西、翁垟等地建立了20个“流动图书馆”流通点,免费提供图书、音像制品,并定期更新,受到基层读者的欢迎。全面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2131”工程,至2008年,已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
群众文化异彩纷呈
各式旗幡开路,长号齐奏,锣鼓喧天,热闹非凡。11月1日晚,芙蓉镇万人空巷,成了欢乐的海洋。100多米长的板凳巨龙所到之处人山人海,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芙蓉板凳龙独特的魅力。据传说,芙蓉百姓为驱邪纳福,每年都举行声势浩大的板凳龙巡游活动,各村的龙灯争奇斗艳,互比高低。
今年10月,乐清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乐成镇党委、政府联合主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第五届“乐成杯”全市戏曲票友大赛,乐坏了戏曲票友们,他们轮番登场,亮出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拿手好戏,他们的“粉丝”们则风雨无阻赶来给他们呐喊助威。
乐清的民俗民间表演艺术富有特色,如南岳高跷、蒲歧抬阁、闹琼花、打千秋、石门狮子、高地滚龙、县东板凳龙、寺前首饰龙、苏吕档龙、鱼灯、河灯、马灯等,这些珍贵的文物和民间艺术是乐清1000多年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乐清人民的宝贵财富。
通过不断推出新举措,频频举办具有乡土气息和人文特色的文化活动,促进乐清民间工艺的发展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市级大型文化活动好戏连台,中国电器文化节、雁荡山旅游文化节、文化艺术节、工艺美术节、音乐舞蹈节和激情周末广场文化节、农民工艺术节、杨梅节、邻里节等大型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使特色文化产业和传统民间文化得到较好地挖掘利用,并为基层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乐清民俗专场广场文艺演出演绎地方文化“盛宴”,把象阳龙缠柱、翁垟渔灯舞、乐清花鼓《黄三娘与林定郎》等搬上舞台,雅俗共赏,回味无穷。
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各具特色,初步形成了一镇(乡)一品的特色文化格局。闻名遐迩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象阳镇,其工艺品创作和生产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其中寺前村的细纹刻纸,被誉为中华一绝;后横村的黄杨木雕,为浙江省著名三雕之一。该镇的石雕、象牙雕、竹编工艺、画帘、圆木等几十个工艺美术品种,各具特色,深受国内外客商、行家的青睐。为了把民间工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象阳镇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改善村容村貌和投资环境。该市经济强镇之一的北白象镇,已连续四年举办群众文化节,将濒临绝迹的“对口白”、首饰龙、档龙等民间艺术搬上舞台,开展了“对口白”擂台赛、民间收藏展览等特色文化活动,使民间的文化奇葩重放异彩。蒲岐、南岳镇的“抬阁”、“高跷”表演,成为乐清民间民俗活动的绝活、精品。小梨园剧社、民乐苑等民间文艺团体让群众自得其乐。
为了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挖掘、扶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该市把特色文化创建延伸到村一级。通过文化部门的引导和扶持,37个文化特色村普遍设立了特色文化展示厅,拥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建立文化艺术团队。特色村每年组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观赏,在村落间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为和谐有序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文化保障。如翁垟镇河西村的民间“渔灯”展示活动、象阳镇寺前村的“细纹刻纸”剪纸艺术现场操作大赛、大荆镇西二村的戏曲票友邀请赛、四都乡梅溪村的“王十朋故乡文化建设研讨会”、“永嘉书画笔会”、七里港镇曹田后村的花卉盆景展和“十佳庭院”评比活动、南岳镇的高跷抬阁表演等,不仅使传统文化得到挖掘利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现代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一些村还深挖特色文化,建起了形式多样的村庄博物馆,传承乡土文化。龙西镇上山村利用当地旧时的农作劳耕工具,成立了民俗展厅,北白象镇中垟田村充分挖掘村历史名人,成立了名人书画展示厅,象阳镇汤西村则开辟了金漆圆木博物馆,淡溪镇孙家垟村民捐出瓦当和筷子笼建起了小型博物馆。
精品工程硕果累累
文化精品是文化大市的重要标志。乐清市在做出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的部署后,积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等六大文化工程。在每年集中表彰优秀文艺人才、奖励获得省级奖项以上优秀文化成果和开展“乐清市文艺发展基金百花奖”评选活动的基础上,每年拨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和奖励精品创作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2007年,该市文化精品创作作品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达336项。一大批主题鲜明、艺术精湛、富有时代气息的节目和作品在各类比赛、展览中频频获奖。越剧《洗马桥》获第21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评选提名奖、《杨贵妃后传》获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银奖;音乐作品《醉秋》获浙江省群星奖“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创作、表演、辅导三金奖、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舞蹈作品《乐清湾渔火》获浙江省群星奖,舞蹈大赛创作、表演金奖。乐清合唱团在浙江省第八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暨第五届嘉兴南湖合唱节上荣获金奖。第四届新温州人演唱比赛中,乐清市选手获金奖一名,银奖两名等。最近,乐清民歌《对鸟新唱》还唱进了上海国际艺术节,获得创作、表演、辅导三金奖。
作为工艺美术之乡,乐清市的工艺美术精品佳作迭出,数百件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等工艺美术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频频获得大奖,许多精品还被中国美术馆等中外艺术机构珍藏。继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之后,独具乐清特色的乐清龙档顺利跻身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该市还先后公布了两批48项乐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此外,有2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4项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涌现出林邦栋、王笃纯、虞金顺、高公博、虞定良等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1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8位浙江省民间艺术家及一大批中高级工艺美术师。乐清龙档和首饰龙先后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乐清龙档还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2007年,乐清组织细纹刻纸作品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精美绝伦的作品让人叹为观止,林邦栋先生巧夺天工的作品还得到前来观看的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赞赏。
乐清还重视地方文化的有效积累。加快实施文化精品提升工程,启动了乐清市书画精品征集活动,完成了林曦明艺术馆等文化工程建设。支持民间文艺创作,增强文化原创力。重视地方文脉的传承开发,加快《乐清地方文献丛书》、地方志的编纂工作。编纂完成了《乐清市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汇集本》、《乐清细纹刻纸》、《陈璋家族文献集》等书。出版发行了《杨贵妃后传》、《双玉蝉》、《唐僧出世》等越剧光盘。
乐清这方文化沃土,人文荟萃。近年来,乐清本地作家出书的越来越多,文艺创作取得新突破。据不完全统计,仅乐清新华书店“本地作家作品专柜”开设8年时间,就收集了50多位本地作家的70多种作品。《西乡旧事》、《乐清黄杨木雕》等还成为乡土文化教材。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充分发挥乐清地域文化资源和非公有制经济优势,打造具有较强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培育具有乐清文化产业特色和个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大、结构佳、效益好的民营龙头文化企业和品牌文化企业,鼓励支持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加大对工艺美术业、艺术培训业、会展业、演艺业、印刷业、文化旅游业、体育业、传媒业等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形成导业正确、产品丰富、要素齐备、管理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乐清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前进,不断做大做强。乐清日报年发行量在3万多份,乐清市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用户227515户,国际互联网注册用户数有13.94万户,网民总量约20万~30万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如互动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报纸等开始加速发展。印刷业年产值达12亿元。
民间工艺美术产业是乐清市的一个特色产业,工艺美术产品门类齐全,题材丰富,技艺精湛,特色鲜明,工艺美术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不断提升。工艺美术主要产品有木雕、铜雕、石雕、刻纸、编织、抽纱、工艺鞋、刺绣等30多个大类,上万个型号规格,是全国民间工艺美术重要生产县市之一。民间工艺美术产业颇具规模,据统计,2007年,全市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工艺美术规模企业42家,工艺美术总产值68.24亿元。
乐商文化源远流长
乐清市作为“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经济发展充满活力。2007年县域经济竞争力列全国第17位。乐商文化是支撑乐清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从“永嘉学派”的“事功学说”盛行于乐清开始,乐清的传统“百工”文化就得到极大的推动,并长期影响着乐清的商业文化发展。 “同心、求是、自强、争先”的乐清人精神支撑着40多万的“乐家军”走南闯北,开创辉煌。涌现了一大批勇立潮头、敢争第一的先进工商业代表人物。
乐清积极推进乐企文化提升工程。促进企业广泛开展文化建设,引导企业不断整合和利用历史形成的具有乐清特色、企业个性的文化资源,积极培育优秀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的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促使乐清企业以文化的力量推动自身更快更好发展。
以“电器之都”闻名的柳市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上层次、上台阶,由企业家、个体文化经营户先后发起成立的柳市青年音乐联谊会、柳川书画学会、柳川诗社等民间社团与柳市民营企业一起成长壮大,活动精彩频繁,辐射周边乡镇。正泰、德力西等集团公司纷纷成立企业艺术团,德力西集团还组建了温州市第一家企业文联。每年春节期间的“中国电器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八届,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使一年一度的盛会成为充分展示企业文化、宣传企业产品、打造企业品牌的平台。不少企业家致富思源,积极反哺文化建设。虹桥商会创办了新虹桥人艺术团、三科电器则建起了三科非物质文化博物馆。七里港马道头村的造船企业还资助村里搞起了“国际运动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经济互动成效显著,敢闯天下的乐清人在异地创业的同时,将乡土文化推向全国,该市的龙舟和板凳龙,曾到上海、香港等地表演、比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活动在申、港两地引起热烈反响。
乐清以文化遗产普查为突破,保护、抢救一批现代工业遗产和工商业老字号;以保护和开发乐商文化历史古迹、遗址为重点,将新建、改建、改造柳市镇文昌阁、叶适读书处、吴百亨故居、柳市镇二酉轩藏书楼等一批乐商文化遗址,彰显乐清工商名城和民营经济发祥地的文化底蕴,保护乐商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