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资讯
3  
PDF 版
· 洞头30年旧貌换新颜
· 实施“海上崛起”
建设“海上花园”
· 海上桃源 风情百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天堑变通途 沧海变桑田
洞头30年旧貌换新颜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30年,弹指一挥间,百岛洞头实现了“天堑变通途、沧海变桑田”的巨变。30年,有太多的变化历历在目,海岛上下实现了“小岛变大岛、大岛变半岛”的跨越;30年,有太多的精神可歌可泣,海岛人秉承“小县办大事、小岛创大业”的创业精神,实现了洞头的凤凰涅槃,使得独处一隅、与世隔绝的海岛与大陆相连,开启了崭新的“半岛时代”。

  天堑变通途 沧海变桑田

  洞头30年旧貌换新颜

  天堑变通途

  陆岛相连开启半岛时代

  出门见海、舟楫出行,曾阻断了岛与岛、岛与陆的多少联系,将岛与岛相连曾是海岛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因为造桥所需资金甚巨,而当时的财政收入仅够吃饭。但是,敢闯敢冒的洞头人硬是将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1996年12月29日开工建设第一座桥,全县人民的士气为之鼓舞,“勒紧裤腰带、造福下一代”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话语,在破解了无数个资金、技术难题之后,历经7年,五岛相连工程终于2002年5月建成。五岛相连工程的建成,使得本岛面积扩大118%,全县73%的群众享受到了交通的辐射。更具意义的是,该工程的建成提前催生了半岛工程。

  如果说五岛相连工程让人感到了“破天荒”的滋味,那半岛工程则让洞头人实现了“时空巨变”。号称温州“希望工程”的半岛工程,从1979年提出建设构想,到2003年4月9日正式开工,到2006年4月29日建成通车,三十年磨一剑,终使海岛洞头融入大陆怀抱,温州也由此拉开了由“瓯江时代”迈向“东海时代”的序幕,洞头也迅速成为了温州发展海洋经济的排头兵、建设海洋强市的桥头堡。

  在五岛相连工程、半岛工程建设的同时,洞头岛内的交通也实现着历史巨变。乡村康庄工程提前3年完成,初步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连港环岛公路穿梭于崇山峻岭之中,逢山开路,逢水搭桥,硬是在岛屿的周边建起了一条高等级的公路。通景公路,通港公路的规划建设,实现了海岛“半小时交通圈”和“蓝色交通网”。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改造,城市公交线路的开通,更使海岛百姓足不出村就可零换乘,并可一路直达杭州等地,海岛百姓尝到了“天堑变通途”的滋味。

  沧海变桑田

  百岛城市化大步向前

  洞头又称百岛之县,系7000多年前的一次海侵与大陆分离,露出水面的山头为雁荡山脉的分支,地无三尺平是洞头的真实写照。几十年前的洞头,老城拥挤,渔村简陋,看不见高楼大厦,市政设施一片空白,洞头给人们的感觉不是岛城,而是渔村。而短短几年间,洞头新城拔地而起,旧城改造顺利推进,旧村改造首战告捷,市政设施日臻完善,尤其是洞头新城,高楼林立,鳞次栉比,规划齐整,现代味十足,让人难以想像十几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还有打水鞍旧村改造,整村推倒重来,重新建设,旧貌换新颜,老百姓着实感到了“沧海变桑田”的巨变。

  洞头城市的建设还注重“内外兼修”,在大力实施“百岛城市化”的同时,海岛洞头还启动了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县的创建,并明确拿牌不是目的,而注重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现在的洞头是天蓝海碧,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感觉舒适,是温州乃至浙江最适宜人居的地方。

  小岛创大业

  海洋产业蓬勃发展

  30年来,洞头人发扬“弄潮儿”精神,以“小岛创大业”的勇气和胆识,孜孜不倦地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要产业。洞头的历届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大海所蕴藏的“宝藏”,紧抓海洋经济谋发展,几年间,洞头的版图上迅速崛起了石化、南塘、杨文等新型工业基地,初步形成以水产品加工、海洋医药、海洋化工、电子电器等为主的海洋特色产业。海洋运输方兴未艾,承借状元岙深水港开港的东风,运力已突破14万吨。石油化工异军突起,现已建成亚州最大的石油液化气中转站和年加工能力80万吨的沥青加工厂。2007年实现产值34.4亿元,中油燃料公司跻身温州工业企业50强第5位。渔业结构不断优化,“两菜”养殖发展壮大。

  海洋旅游全面井喷,发展手脚充分释放,“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美景逐步被世人所知晓,“海上游、到洞头”的品牌逐步叫响。

  “水涨船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被外商所看好,珑头湾海洋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地块从2亿多元竞拍到5亿多元,国际游艇俱乐部、东港休闲中心成功挂牌,洞头国际大酒店、金海岸大酒店正加快建设,洞头正迅速成为浙南闻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圣地。

  岛民变市民

  海岛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民生乃执政之要。洞头历届县委、县政府时刻把群众的生产生活挂在心上,着重抓好渔农民转产转业、社会保障、防灾减灾等。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安排资金解决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截至2007年,实现城乡就业5785人次,4975名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户户通电”、“村村都有健身苑点”等目标相继完成。为了解除渔农民的后顾之忧,洞头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退渔渔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退养渔农民系上安全带。开展“心系民生解民困”系列活动,实施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实行城乡居民分层分类救助,创设了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制度……竭尽所能惠民利民,让十二万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2 洞头30年旧貌换新颜 2008-12-9 浙江日报000122008-12-0900018;浙江日报000122008-12-0900017;浙江日报000122008-12-09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