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嫁接中的“水土之融”
· 杂交玉米种子基地三日纪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杂交玉米种子基地三日纪行
本报记者 钱吉寿
  万向德农在甘肃河西走廊有两家生产性公司,一家在武威,另一家在张掖。深秋,我和万向集团陈明一起进行探访。

  10月25日 星期六 武威

  武威,出土“铜兵马俑群”,中国旅游志《马踏飞燕》源于此。从兰州向武威的高速路上行驶,蜿蜒绵亘的祁连山披上了银装。

  这一天晌午,坐落在武威工业园区的武禾种业分公司,总经理黄勇侃侃而谈一个多小时,中间穿插着我们不少的提问。黄勇,当过县农业局长,也进过科技公司。看来,他对搞玉米制种很在行,搞行政也有一套。他被评为2007年万向集团劳动模范(优秀管理人员)。在分公司,给我们传递了许多信息。

  ——主打产品郑单958,具有适应性、丰产性、稳定性、密植性特点。种植杂交玉米种子,较之其它作物种植相比,对当地农民来说还是划算的。例如,同在正常年份下,与商品玉米比,每亩要增收100-150元;与啤酒大麦比,每亩要增收300元;与油菜籽比,增收还要多。

  ——平均年龄为28岁的64名农技人员,其中包括4个生产部经理、18个生产基地负责人、42名农技人员,全年七八个月住乡村,走农户、跑地头,签订合同、培训村民,指导播种、间苗、抽穗,收获晾晒各个环节,担当着6万多亩杂交玉米制种的科学生产、管理全过程。分公司按照合同规定,今年为农民种子、农用的地膜、水电费用就先期垫付资金1600万元。

  我们放弃了午休习惯,又急忙赶路几十里外,到了永昌县水源镇杜家寨村。杜家寨村与武禾种业紧密合作多年了。全村483户,12000亩耕地的65%作为制种田,今年种植7500亩杂交玉米种子。我们请他们讲讲,支书朱文祥开了头,农户朱安栋、朱生培、朱生泽、王学军说开了。大家都说,德农种业与农民合同订得好,技术辅导好,资金垫付好,保障农民收入好。特别是公司为先期垫付生产用的亲本种、农用地膜、水电等费用每亩250元,解决了种地农民资金上的燃眉之急。王学军以自家事例说道,他一家4口,有地33亩,2007年种上30亩杂交玉米种子,3亩口粮小麦,时年啤酒大麦每斤卖到1.5元,于是,2008年减少杂交玉米10亩,改种啤酒大麦,结果至今0.9元一斤都没人要,只好把啤酒大麦堆放在家里,亏了。他感慨地说,还是“订单农业”好!

  我们还以农民朱生培为例,算了他家两年种植20亩杂交玉米种子的每亩成本、产量和收入(见下表):

  两项合计,朱生培每亩成本2007年为582元,2008年为696.1元;

  2007年,朱生培每亩产量为1450斤,卖价每斤为0.95元,每亩计收入1377.50元,减掉每亩成本582元,每亩净收入为795.50元;

  2008年,朱生培每亩产量为1400斤,卖价每斤为1元,每亩计收入1400元,减掉每亩成本696.10元,每亩净收入为703.90元。

  附带说明,农户实际劳动用工需8~10工,在每亩成本中不计其中。

  到武南原种场天色已晚,看了、听了原种场人员培育浚单20品种的大概情况,繁育原种用地的自然条件要相对偏僻,管理极为严格,原种还要集中处理。

  10月26日 星期日 武威 张掖

  一早去了武禾种子加工中心。这里,有种子烘干及成套加工线3条,单机配套加工机组6套,种子加工车间1930平方米,成品库房3000平方米,晒场36000平方米,还配套了标准化检验室。农民带穗的杂交玉米种子经过地磅,它被当地农民称为“最公平秤”,在晒场堆起一座座金灿灿的玉米小山。交质旺季的个别日子,公司还为排队农民提供中餐面食。

  下午三时许,行程两百多公路到了张掖。张掖,被人誉为“塞上江南”,也谓称“金张掖”。种业分公司总经理王多成见到我们时,递上他著的一本书《玉米种子生产与加工技术》,翻了序言,便知王多成是郑单958品种的育种参与者,这项成果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过了这一程序”,我们直奔甘州区明永乡沤波村。

  明永乡是河西走廊连片繁殖杂交玉米种最大乡镇,全乡五万亩耕地中,三万五千四百亩耕地由张掖分公司指导繁殖。这个乡沤波村384户,农户平均20亩耕地。全村7600耕地,除100亩种植其它作物外,7500亩耕地与张掖分公司的合作已有七年了。他们能合作好,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正规,按合同权益义务办事,逐条落实;另一条垫付,每年4月至10月,公司给每个农户先垫付资金400元/亩,到年终收获结算时,一次性扣除垫付款后当场兑现。

  正因这样,张掖种业影响力日趋扩大。明永乡明永村2007年是与另一家种业公司合作的,但这个公司的种子款不能及时按合同兑付,农户意见纷纷。2008年在村主任何维军带领下,主动找张掖种业,全村220户农户主动签约,至今双方满意。

  那里农户的生活怎样?我们任意走了赵世斌、赵世兴两家。赵世斌说,一个姑娘出嫁了,一个儿子在城里读中学,夫妻俩40亩地,2007年毛收入5.6万元,其中生产成本3万元,每亩净收入650元,比种其它植物每亩大约高出200元。赵世兴一家四口,上有一老,下有一小,一小孩正在家门口做作业,夫妻依靠制种及其它的收入积累,去年花了10万元盖了三间组合的新房。两家都有手机、电视、摩托,家具也可以,生活过得舒心。我们走时,这两家把自产的苹果、梨子塞进车里,我们感慨西北农民兄弟的纯朴情谊。

  落日的余辉撒下祁连山峦,“夕阳无限好”。我们绕了个弯,走进了农科技人员的住地,和他们聊了一会吃住情况,看到这天晚餐除面食外,只有辣椒、白菜、马铃薯了。

  10月27日 星期一 张掖

  上午,需去两个地方。早晨出发先到了种子加工中心。农民投的玉米渐多,一辆辆汽车开进了晒场,堆放小山似的玉米呈现在面前了,陈明抓拍了很多画面。这个具有现代化的加工中心,特别让人留下记忆的却是标准化检验室和一组数字:

  检验室内有一个贮存杂交玉米种样品的房间,它整齐划一地分隔成一个个小格,存放着一小包一小包玉米种子,每包标明发运外地的时间与地名。他们这样做,一是大田种植中如果发现问题,一旦反馈,立即进行再次检验,以作弥补;二是“立此存照,防止纠纷”。

  杂交玉米种子四项质量指标都高于国家规定,水分≤13%、净度≥99.5%、纯度≥98%、发芽率≥95%的精品种子数量,往年一般占40%,今年可望80%。

  接着,赶到万向德农马铃薯种业公司,参观了全能日光型组培室,网棚微型薯繁育以及窖藏种薯库。

  下午,张掖种业总经理王多成,与我们谈了两个多小时。这次,我们出题,他重点谈了杂交玉米种子基地从东北转向西北、确保杂交玉米种子质量、发展马铃薯种业以及测土配方技术问题。

  兼营马铃薯种子,将是德农的又一个增长点。目前张掖以西的这一地带地区还没有真正规范的薯业种子场。2007年8月19日,公司成立马铃薯繁育基地奠基仪式,甘肃省委书记陆浩亲临参加剪彩。至今已有一年,先期投入1000万元,后又追加500万元,建设全能日光型组培室、五连体微型薯繁育网棚、高标准贮藏库。达标后可成为张掖市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供应基地及马铃薯新品种与新技术的辐射扩散中心。

  关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今年张液市土肥站和德农种业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合作,由市土肥站出具适应张掖制种玉米的专用配方,由北京德农进行生产加工,并提供制种基地试用。经土肥站对制种玉米的调查,施用德农牌专用肥的玉米表现出了出苗整齐、苗全苗壮、茎粗秆壮、双棒率高、抗病性强的特点,提高了制种农户的收入。

  在武威、在张掖,他们要求选派制种贡献大的乡村干部、农民代表,参观现代化企业万向集团总部,目睹著名企业家鲁冠球的风采,他们也希望鲁冠球同志抽时间去西北走一走、看一看,鼓励鼓励基层的同志和农民兄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杂交玉米种子基地三日纪行 本报记者 钱吉寿 2008-12-2 48256F32002924A64825750C002074F2[A1-庞承≈B1-余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