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我省确定明后两年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计划
· 措施要准 工作要实
· 确保今年全省信贷
增量达到4300亿
· 认清自己最要紧
· 陆立军:理论创新与
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探索者
· 风浪中,我们抱团前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陆立军:理论创新与
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探索者

光明日报记者 叶 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大潮中,在党的创新理论建设中,有这样一位经济学家:他16年扎根浙江义乌潜心研究,发表和出版了上百篇论文和10多部专著;16年间,他乘公共汽车或火车在一条线路上往返1000多次、行程近30万公里;他以义乌为基地,培养出40多位博士、硕士;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行动,诠释了胡锦涛总书记10月27日在全国党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创新党校工作的目标;他全身心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创新之路,成果丰硕。

  他就是浙江省委党校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义乌市政府顾问陆立军。

  投身创新实践的大学校

  11月10日,义乌市政府的一间办公室,满脸沧桑、鬓发斑白的陆立军放下电话,扬眉眺望窗外。

  窗外,一片明媚的初冬阳光。

  北京的电话传来消息,他的专著《义乌模式》即将出版。

  《义乌模式》是陆立军原创性力作义乌研究“三部曲”的第三部,此前,《市场义乌》、《义乌商圈》的出版已在国内理论界赢得一片赞扬声。

  陆立军1944年出生,1981年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经我国经济学界泰斗骆耕漠教授推荐到浙江省委党校工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曾在一场围绕社会主义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展开的全国性学术大讨论中成为“新宽派”代表而出名。《中国经济学希望之光》一书收入40多位80年代最有成就的中青年经济学家的学术传记,陆立军因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理论的开拓者”而位列其中。(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就在陆立军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时,1992年初,他却因发表质疑吴敬琏“市场取向”改革的文章而陷入窘境——他的文章成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一个反证。

  就在陆立军为挫折痛苦时,1993年5月,应义乌市领导要求,浙江省委党校派他赴义乌兼任市政府顾问、义乌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一列挤满民工和商贩的列车把他带到义乌。他绝没想到,这是他新的学术生命的开始,人生的最低点却正是学术上的又一个辉煌起点。

  一接触到义乌市场,一了解到义乌因发展市场经济而迅速脱贫的事实,他很快激动起来。义乌的发展历程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经济教育课,他认识到,自己错了。

  这以后他马上调整心态,决定在义乌这所市场经济大学校接受教育,将自己的研究与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结合起来。

  一条独特的研究之路开始了。

  到义乌不久,市长毛光烈就交给他一个任务。当时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迅猛,而一批专业街和生产资料市场的出现引起人们的担心:后者会否冲击小商品市场?毛光烈就义乌市场体系建设问题希望陆立军进行专题调研,为市政府提供决策方案。

  整整3个月,陆立军开始紧张的调研,走访商户,召开一个个座谈会。他的第一个课题《义乌市场体系建设研究》完成了。他在课题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完整的市场体系,必须坚持“兴商建市”总体发展战略,以小商品市场为龙头,以生产资料市场和其他专业市场为支撑,以专业街相配套。他的意见被义乌市采纳,成为决策依据。

  1995年,国家体改委决定在全国选择20个县市进行综合改革试点。义乌决心争取。由严高文书记牵头,陆立军和市体改办负责人项明生负责拟定改革方案,起草申请报告。国家体改委对义乌的改革方案非常赞赏,批准义乌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综合改革试点市。而他的课题《义乌市综合改革方案研究》也顺利完成。

  陆立军先后主持完成了《义乌市基本实现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的现状评估、总体思路与基本对策》、《义乌市现代化建设纲要》、《义乌市现代商贸名城建设思路研究》、《义乌市发展国际会展业、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总体思路与对策》等数十项重大课题,这些课题都成为义乌政府的决策依据。

  在创新理论指导创新实践中完成“义乌三部曲”

  2006年5月,中宣部组织中央媒体对义乌进行集中报道,顿时,义乌成为全国关注的重点。

  同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

  这一切与陆立军长期研究义乌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006年2月,陆立军撰写的调研报告《“义乌商圈”:形成机理、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引起时为省委书记习近平的重视,习近平批示:“陆立军教授对义乌经验进行了长期研究,所提建议很有参考价值。”

  本世纪初,陆立军关于义乌的理论研究开始进入“井喷期”,先后推出了一大批课题成果、学术论文和专著。从2003年到2008年,他的《市场义乌》、《义乌商圈》、《义乌模式》“义乌三部曲”出版。“义乌三部曲”实际上是一部市场经济奏鸣曲,这位曾经质疑市场经济的专家如今满怀激情地为市场经济而讴歌,“三部曲”的主旋律就是科学发展观在义乌的实践。

  作为省委党校的教授,陆立军从来没有放松教学。他把义乌当作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基地,培养出40多名硕士和博士,带出了一支在浙江理论界被称为“陆家军”的学术团队:程惠芳、郭占恒、陈立旭、何显明、胡承槐、盛世豪、王祖强、王立军等,这些中青年学者都是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1人才工程”、“五个一批”人才,其中不少在全国已颇具知名度。

  2005年,浙江省评选首批30名特级专家。在审查陆立军的业绩时,以院士为主构成的评委对陆立军以义乌为基地,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独特研究之路给予好评,他从众多候选人中胜出,当选为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中唯一一位经济管理学类专家。

  新时代知识分子的新追求

  2006年8月,时任省委宣传部部长的陈敏尔在义乌见到市委书记楼国华时问:“你们给陆教授发顾问费了吗?”

  楼国华答:“那当然!”

  那当然!市委书记的意思是,经济学家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拿顾问费天经地义!

  然而,陆立军却“天经地义”地没拿!

  陆立军每星期至少去义乌一次,多时3次,16年中,在杭州与义乌间跑了1000多个来回,行程近30万公里,几乎都是乘火车或汽车。最初火车班次甚少,他常常只能买到站票。为赶时间,他往往乘夜里10点出发的火车。一次他睡着了,醒来时火车已过义乌,他只好在金华下车,赶紧买票往回赶。一次凌晨到达义乌时正遇瓢泼大雨,没有出租车,他只好雇一辆拉货的人力平板车,一手打伞,赶到宿舍时全身都湿透了。

  2005年被评为省特级专家后,省委党校和义乌市都按规定为他安排工作用车,但他仍然坚持乘大巴出行。问及原因,他说:“每次送我来去要放一趟空车,不合算!”

  在富人成堆的义乌,陆立军是个穷人。但他完全有富的机会。他参与创办的商城集团的股票市值每股最高达120元,而当初有人让他低价买原始股时,他谢绝了。他参与多座市场的建设,市场管理者按规定为他提供摊位,他谢绝了,后每个摊位涨到五六百万元。有人为他算账,仅摊位和股票他就损失一两千万元。

  许多地方高报酬请他讲课,甚至只要他出场就给出场费,他也婉言谢绝。而义乌市政府办一个通知他开会的电话,他就会立马去车站买票奔赴义乌。

  刚到义乌时,许多人不认识他。时任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余巧云曾对人说:“这老头天天来得最早,去得最晚,他干么来了?是退休后来捞外快的?”

  闻此,当年49岁的“这老头”很是不满:“我有这么老吗?”

  如今陆立军已65岁了,可看起来更像70多岁的老人。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时间,没人给他发稿费,他的爱女都病饿而死,但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名著。我没拿顾问费,但我有工资啊!”他说。

  陈立旭说:我国学者大致分三类:解读文本、解读现实、改造现实。现在解读文本的学者太多,解读现实和改造现实的太少。陆老师是既解读现实,又改造现实的学者,他是义乌现象最权威的解读者,他不但把义乌之谜解释清楚了,而且还参与改造现实。在我国,这样的学者太少,太难能可贵了!

  (原载11月14日《光明日报》,本报有删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陆立军:理论创新与
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探索者
光明日报记者 叶 辉 2008-12-1 48256F32002924A648257508004A46F1[B1-霍建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