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经典浙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永不后悔的抉择
· 逼出来的“第三委”
· 五保老人养老
赶上了好时代
· “我见证了千里海塘的诞生”
· 做大地忠实的儿子
· “政府超市”的先行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五保老人养老
赶上了好时代

——访江山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科、城乡低保科科长周吉成

本报记者 毛广绘 江山市报道组 姜小武 郑 宁
  周吉成,2001年7月起在江山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科工作,2004年4月起任救灾救济科、城乡低保科科长,直接参与了江山市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试点、医疗救助等工作的前期调研、有关规章制度草拟,并承担上述社会救助的日常工作。

  “根据省里的政策,从8月1日开始,五保老人的医疗救助标准又提高了。”说起五保老人的事,江山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科、城乡低保科科长周吉成就很激动。这位参与了江山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全过程的民政工作者告诉记者:“自从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我亲眼看着五保老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他们都笑称自己快赶上离休干部待遇了。”

  2003年,省里提出要在3年内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率达到80%。江山市成为开展集中供养的5个试点之一。

  “集中供养必须有合适的居住场所,要在2003年一年内实现80%以上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目标,这成了最大的难题。”周吉成介绍说。按当时的条件,每个乡镇建一所敬老院,财政至少要投4000万元,还不能保证当年交付使用。“为保质保量完成目标,我们考虑盘活闲置资产”。大桥镇敬老院的前身是国营江山市铝土矿公司,占地10多亩,有15幢楼房,办公楼、生活楼、食堂等设施都有,能容纳100多人居住。公司2000年破产后,以70万元的价格抵押给了江山信用联社,一直闲置着。于是,市政府牵头召开协调会,信用联社、财政局、民政局、大桥镇政府等部门参加,协调后仅以10万元象征性的价格转让给敬老院。“当时在建的全市19所敬老院有12所是通过盘活资产改建扩建的”。周吉成说。

  在市财政安排五保供养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江山市通过募捐、企业冠名赞助等形式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资创办敬老院。浙江联通慷慨资助200万元,帮助双塔街道建“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敬老院;浙江移动不甘落后,也捐款200万元;江山电信部门为每个敬老院免费安装一部电话,并减免每月话费100元……

  仅一年时间,全市19所高质量的敬老院就相继建成使用。目前,江山19所敬老院共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625人,集中供养率87.2%;供养标准年人均4188元,人均供养标准达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五保老人逢人就说:“共产党好啊,我们现在是不愁吃来不愁穿,医疗看病有保障。”

  “住进敬老院后,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周吉成说,首先是生活安稳后,老人们有了新的幸福追求。在峡口镇敬老院,当时77岁的王天生和81岁的周宝珠互相照应,日久生情,谈起了“黄昏恋”,院工作人员适时说合,两人喜结良缘。老人们开始养生度晚年。干惯农活的老人们在敬老院的菜地、鱼塘里劳动,有的挖地种菜,有的割草养鱼,这成了他们最好的锻炼方式。

  “最让我感动的,是老人们的感恩之举。”周吉成说,面对汶川大地震,5月19日上午,双塔敬老院80岁的祝有土拿出平时节省下来的40元钱,交给周吉成说:“国家有难,这钱你一定要替我转交给灾区。”这一天,江山市的五保老人共捐出了4960元。

  令周吉成更感慨的是,短短数年间,浙江省已为农村五保老人建立了集中供养为主的供养体制,截至2007年,全省农村已有94.48%的五保老人纳入到集中供养范围。正如老人们所说:“我们养老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记者感言:

  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江山的做法为全省开了好头,提供了新鲜经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典浙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 00003 五保老人养老
赶上了好时代
本报记者 毛广绘 江山市报道组 姜小武 郑 宁 2008-11-25 浙江日报000032008-11-2500004;浙江日报000032008-11-25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