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经典浙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永不后悔的抉择
· 逼出来的“第三委”
· 五保老人养老
赶上了好时代
· “我见证了千里海塘的诞生”
· 做大地忠实的儿子
· “政府超市”的先行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见证了千里海塘的诞生”
——访省防汛物资管理中心主任李寿星

本报记者 应建勇
  李寿星, 1964年出生,浙江东阳人,现任省防汛物资管理中心主任,省防汛机动抢险总队队长。他1983年从河海大学水利专业毕业后进入省水利厅工作。1997年,我省开始兴建千里标准海塘,李寿星担任省标准海塘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参与、见证了浙江千里标准海塘建设的全过程。

  每当台风来袭,李寿星总会拿出地图,看看是否会影响浙江。盯着地图上依傍着大海的浙江,他脑海中总会浮现拍天的海潮和呼啸的风雨,不过,他内心深处却显得从容平实。

  “因为我们用千里标准海塘,把滔滔东海之水成功地阻隔在了另一方。”

  李寿星曾担任省标准海塘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是我省千里标准海塘建设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伴海而生的浙江,海岸线长达6633公里,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千百年来,浙江经常遭受台风侵袭,灾害频仍。

  抵御台风暴潮,最有效的工具是海塘,祖辈们经年累月在浙江沿海修筑了总长2132公里的海塘。然而,这些海塘大多为历代围涂所筑,建设标准低,屡修屡毁,险象环生。

  记忆中,有两次台风让他终身难忘。1994年,“9417号”强台风登陆瑞安,毁坏海塘530公里,直接经济损失124亿元;仅隔了3年,“9711号”强台风又于当年8月18日在温岭登陆,毁坏海塘776公里,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亿元。

  海塘保护圈内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占全省的80%左右,海塘不仅是浙江沿海地区的生命线和幸福线,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屏障。“9711号”台风过后,省委、省政府痛定思痛,作出了“建千里海塘、保千万生灵”的重大决策。当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发出“全民动员兴水利,万众一心修海塘”的号召,要求用3到4年时间,把沿海防御能力偏低的1000公里重要海塘建设成高标准海塘,重要城市达到100年一遇的建设标准,多数地段达到50年一遇标准。

  说干就干。1997年10月28日,省政府在三门召开标准海塘建设现场会。省政府主要领导在现场撂下一句“狠话”: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标准海塘建好。

  一开始困难就出现了。1997年的冬天是个“烂冬”,雨水特别多,加固海塘土方上不去,工期受影响。这可急坏了人,如果不赶在第二年的台汛期到来前完成迎潮面主体工程,修了一半的海塘很有可能全部被冲垮,那不是前功尽弃?!1998年4月,省政府在温岭再次召开现场会,要求想尽一切办法,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最后,依靠工人们的日夜奋战,终于如期完成当年的建设任务。

  按照当年的造价,修建1公里50年一遇标准的海塘需要400多万元,千里标准海塘总共需要资金50多亿元,这对于当时财力尚不雄厚的浙江来说,实在是一个“压手”的数字。

  怎么办?除了省财政按平均每公里100万元补助外,省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标准海塘,许多沿海县(市、区)则决定,3年内不建办公楼,不买小汽车,过紧日子修海塘,在50多亿元建设资金中,80%以上由当地政府和群众自筹。各行各业、干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省邮电等部门为标准海塘建设捐资5亿多元,省级机关3万多干部职工自愿捐款3000万元,与三门人民一起建起了长达10公里的“连心塘”。在建设现场,还出现了男女老少齐上阵、千军万马建海塘的动人场景。

  通过3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到2000年底,全省建成标准海塘1020公里,经过两年续建,到2002年底全省共建成标准海塘1280公里,一道雄伟壮丽的“海上长城”屹立在东海之滨。

  标准海塘建成后,杰拉华、派比安、云娜、麦莎、卡努、桑美、罗莎……一个接一个台风来袭,千里海塘安然无恙。

  千里海塘雄镇万顷波涛,浙江人千年的梦想化为现实。在李寿星看来,千里标准海塘不仅给浙江人留下了抗御风浪的巨大物质成就,巍峨海塘背后的精神成果更将永载浙江史册。

  记者感言:

  兴建千里标准海塘,在浙江水利史上没有先例,在邻省也没有先例。浙江人开创了一段历史,在巍巍千里海塘的背后,浙江人更是立起了一座决胜千里的精神丰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典浙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 00003 “我见证了千里海塘的诞生” 本报记者 应建勇 2008-11-25 浙江日报000032008-11-2500020;浙江日报000032008-11-25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