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你们是克难攻坚的重要力量
· 与改革开放同行 涌钱江两岸廉潮
· 天下和 民心安
· 坚持并发展“枫桥经验” 为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天下和 民心安
——浙江诸暨“枫桥经验”45周年纪实

人民日报记者 袁亚平
  秋阳下,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镇更显富足而安详,街道两旁的绿化带浓郁一片,树叶绿得几乎透明。

  现代的建筑,时尚的陈设,醒目的广告,处处让人感受到发展的活力。诸暨枫桥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7646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服饰产业已形成产业群,享有“中国服饰名品之乡”的美誉。2007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95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95元。

  记者步入“枫桥经验”陈列室,见到一张巨幅照片,这是毛泽东同志1963年11月的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至今,“枫桥经验”已经45年了,经过不断创新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精神。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为抓手,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深化‘平安浙江’建设,继续保持平安创建工作走在前列,为加快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下转第九版)

  (上接第一版)

  “家庭琐事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你们走开,我要跟他拼了!”在枫桥镇枫源村大悟自然村的村口,一名男子手持柴刀高声叫喊,情绪十分激动。对面两名男子正拦着他的去路,低声劝导。

  今年6月,这名骆姓村民发现自家自留山树木被人砍了。原来附近有一矿山,为了加大生产规模,矿主未征得山林所有者骆某的同意,就让人砍掉了山上的树木修建道路。骆某气愤之下,拿着柴刀赶到矿上,没找着矿主,就要持刀赶往矿主的家中。

  两名村民代表闻讯后,赶来截住怒气冲冲的骆某,“你先冷静下来,把刀放下,什么事情都可以讲的。”村民代表反复劝说,骆某慢慢冷静下来。最后,在村干部的协调下,矿主也认识到自己的莽撞,拿出2000元赔偿骆某的损失。骆某感动地说:“幸好当时是村民代表拦住了我,不然,可能就要出大事了!”

  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内容。在枫桥镇的所有村里,以村两委会为核心,建立了综治工作网络,支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村两委干部联系村民代表,村民代表联系农户。一旦农户发生矛盾纠纷,村民代表立即赶到,无法调处的,再报村两委会,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如今绍兴市普遍建立了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综治工作组(站、室),把综治工作中心的网络延伸到最基层,筑牢维护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说:“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随时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所盼所愿。全市每年从市、县、乡机关选派一批年轻干部,赴经济相对薄弱的村,担当社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富民强县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制度建设督导员和组织建设指导员,努力做到家庭琐事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遏止个访问题群体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社会化”

  那天,一大群村民涌进了绍兴县杨汛桥镇政府,有的愤愤不平,有的言辞激烈。

  原来,2002年6月,杭金衢高速公路杨汛桥互通立交工程动工,当时的征用土地补偿标准为耕地每亩1.6万元,非耕地每亩8000元。到了12月,这条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签订土地征用合同时,补偿标准变为耕地每亩2万元,非耕地每亩1万元。一些村民认为同时同地的标准应该相同,多次向镇政府、杭金衢高速公路绍兴县指挥部、县人民政府提出要求,表示如果得不到解决,将去最高级别部门上访。杨汛桥镇调处服务中心接访后,耐心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同时鉴于群众要求的合理性,积极与县政府、县交通局、高速公路指挥部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向涉及征地差额的农户补差金845420元。

  “我们实行了群众信访导访制,遏止个访问题群体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社会化。”杨汛桥镇党委的同志说。群众信访导访制,就是基层党委政府发挥合理的引导、疏导、向导作用。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对一些不合理要求进行疏导,提供合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并充当向导。

  “共同融入当地社会,共同创造美好家园,共同享受文明成果”

  江西青年小黎在浙江诸暨店口镇一家企业打工,因产品不合要求造成损失,老板扣留了他800元工资。而他家里母亲病重,急需用钱,他几次向老板要钱都空手而归。

  “那天是星期六的上午8点半,小黎骑个单车,还带个大塑料桶,来这里投诉,没讲几句就要走。我觉得这小伙子不对劲。”“老乡管老乡”工作组的郭旭拯拉住他仔细一问,原来小黎想投诉要是没结果,就去买汽油烧厂房。“这还了得!我立刻和他去了这家企业,做了几小时工作,最后达成协议,800元工资不扣,产品损失赔偿300元。”

  郭旭拯原来是江西省永丰县人事劳动局副局长,他作为“老乡干部”到店口镇已有4年多了。店口镇是经济强镇,常住人口6万多人,外来人口有4.5万余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曾被称为“世纪难题”,在此却破解有招。

  “共同融入当地社会,共同创造美好家园,共同享受文明成果”,走进店口镇外来建设者服务管理中心,迎面就见到了这令人暖心的字句。这里有公安、劳动、计划生育等职能办公室,还有老乡干部办公室,公布各自照片、姓名、电话。

  镇长张壮雄介绍,店口镇实施“以外管外”工作模式,就是聘请输出地干部,来管理外来人口的互动式办法。2004年8月至今,从贵州、江西、安徽等省选拔来11名“老乡干部”,还从外来建设者中选拔了分中心主任、妇女主任等,形成了外来建设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新格局。

  为了让外来建设者安心,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店口镇认真构建就业保障机制、生活保障机制,开展培训、宣传、法律咨询、劳动就业介绍、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外来建设者爱心服务一证通”工程,让众多的外来建设者享受到就医、就学等多种优惠和便利服务,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建设成果。

  (原载11月22日《人民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天下和 民心安 人民日报记者 袁亚平 2008-11-25 48256F32002924A64825750B004DA5A7[B1-霍建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