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欧洲已成为畅销书。据报道,2008年该书在柏林的销售量是去年的3倍、1990年的100倍。《资本论》的重新走红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对于这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我们是不是足够了解呢?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年轻人,又有多少人读过或是翻阅过这部巨著呢?
《资本论》重获人们青睐,正在于它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揭示。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重新怀疑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而《资本论》所作的精彩描述,不仅让他们看清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而且给他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爆发周期性的危机,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是建立在资本私有化基础之上的分散决策运行体制。当分散决策所产生的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整个社会必然爆发经济危机。正是意识到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大声呼吁,必须建立劳动者主导的社会体制,克服资本主义的深层缺陷。
在中国,谈论《资本论》的人比看过《资本论》的人多。很多人都是通过别人的转述,才了解了《资本论》这部巨著的部分内容。而一些看过《资本论》的人,往往根据既定的价值取向,从中寻找自己的理论依据,这样做有时也不免会断章取义。《资本论》从一开始,就不是一部单纯的经济学著作,而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社会发展指南。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曾经有人瞧不起这部经典著作的意义,认为《资本论》所作的分析是完全错误的;还有人从列宁的经典论述中,看到了《资本论》的极端化色彩,认为这部经典著作只是革命的宣言书,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著作。
在中国的各大高校,也很少有开设关于《资本论》的课程或是深入讲解相关内容的讲座。青年学生对资本主义的理解不是流于某种教条式的概念化,就是陷入某种空泛的极端化,以至于有的学生甚至青年教师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十分浅薄。这些人如果能够读一读《资本论》,恐怕就不会对资本主义那么钟情了。
事实上,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的时候,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鞭辟入里的分析,提醒那些对资本主义抱有幻想的人,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生产方式。但是,马克思在论述社会主义的时候,是如此地小心谨慎,以至于他对社会主义基本生产方式任何细节的设计,都附带了许许多多的基本假定条件。可令人遗憾的是,后来的实践者没有看到这些假定条件,他们只是粗线条地理解马克思所描绘的社会主义,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误。
当前这场世界金融危机,发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已经波及到发展中国家。重新研究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不仅仅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把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也应该重新研究《资本论》,从而发现资本主义的经济秘密。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