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馨 通讯员 杜琼)用农田废弃物取代化肥,平湖市广陈镇的1000多亩水稻不但没有减产,而且穗大粒饱,比以往还增收了一成——原因是水稻田“吃”了一年的“科学配方营养餐”。
去年起,平湖市广陈镇的1000多亩水稻田被正式列为运用集成技术“一条龙”服务的核心示范地,周边农田辐射面近万亩。以往农田施肥,化肥用量“多多益善”、 化肥品种“挑精拣瘦”,这些传统的种地习惯,会让农田化学品过度堆积、养分失衡、土壤污染、生产力下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氮肥还污染了水域。省农科院的科研专家潜心研究多年,测土配方施肥和农田废弃物无害化快速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等多项技术在理论、实验与应用中逐步成熟。
在这些示范地,农技人员先取土化验,检查土壤内有机质、氮、磷等养分含量,建立详备的养分信息库,对比水稻的养分需求,判知水稻田有机质含量过低、氮磷钾却偏多,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出专用肥料配方,指导农民科学施肥。配方肥料也是有机肥和化肥的“混合肥”, 有机肥来源于经过灭菌等无害化处理的鸡粪、猪粪等田边废弃物,运用新技术只需几天就能完成以往一个月的处理量,缺少的氮、磷等养分再由适量化肥作补充。
“要藏粮于田。”省农科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符建荣告诉记者,除了品种和栽培,土壤环境对水稻产量至关重要。运用这些新技术,将农田负担进行资源利用,减少化肥用量同时提高利用率,可提高土壤和环境健康质量。而且,每亩地光氮肥用量就减少了4公斤左右,能让农民节约化肥成本约15%,而且增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