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努力打好农村改革发展的攻坚战
· 哲学是时代最敏感的神经
· 【哲理漫画】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问答①
·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
· 解读网络“方言”
· “政治博客”:值得重视的公民表达
· 思维定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政治博客”:值得重视的公民表达
靳 平
  2005年8月的《美国博客研究报告》,通过对400个访问量最大的博客观测显示:在美国,政治博客是最流行的,其次是生活博客、科技博客和女性博客。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捅出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绯闻案,被认为是最早的、成功的政治博客,在大约整整半年时间内,引领美国的政治舆论导向,在新闻史上创下了一个个人网站长时间设定社会焦点话题的先例。

  如果说博客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已有十多年,它对中国的社会影响则主要是近五年。在我国,政治博客近年逐渐兴起。比如,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办的“两会博客”被认为起到了“让人们更广泛地了解与参与政治决策”的良性作用。由此可见,政治博客是“表达个人政治见解、影响国家政治生活,或者实现政治诉求,在网络上发表政治性网络日志的政治人物或关心政治的公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个人化网络表达方式”。中国的政治博客一方面表现出草根网民对中国政治发展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热情关注与探讨,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从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级行政官员通过博客与网民实现互动,并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从博客的代表性来讲,尽管博客作者的年龄以18岁至35岁为主,但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也是思想活跃、表达积极的群体,他们的博客要表达的并不局限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利益,视线也不仅仅在自己生活范畴之内:无论是三农问题还是社会突发事件,他们都予以关注;在5·12汶川大地震面前,他们的政治热情又表现为志愿者的实际行动,数百万人将博客的模版变成对死难者的烛光哀悼。

  再说政治博客的平等性与公正性,尽管博客作者无论是年龄还是地区都有着巨大差异,边远地区的百姓上网都困难,当然也就很难通过博客写作,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生活中的问题,但我们要看到这种趋势与发展过程。当发达地区的博客信息通过有效的方式获得反馈,并维护了公共权益,它就会促进不同地区社会公共表达的发展。有史以来,没有哪一种媒体与方式能像网络博客这样,使民众获得相对平等便捷的话语表达手段,而这种表达既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通过其他人完成。它的即时性、无门槛、无限传播性,使博客更体现了草根精神与民本精神。

  最近发生的一起由博客引发的事件,或可成为政治博客的标志性事件。据报道,9月14日,记者孙春龙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指出山西娄烦事故中存在的问题。9月17日,高层领导在“有博客刊登举报信反映8月1日山西娄烦县山体滑坡事故瞒报死亡人数”上作出了重要批示,案情开始有了转机。

  中国的行政官员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博客,现在还处于自发阶段,发表文章与互动交流也是随机性的。我们看到湖南某地的纪检书记通过博客发表从政观点,并通过与网民互动了解当地官员是否有贪腐行为,形成较大的网络威慑力与影响力;而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博客,又使我们看到他们的提案、他们的社会调研纪实,还有与网民们交流的内容。这些政治博客的大量出现,一方面促使国家行政获得长足进步,各级官员都可以通过这些博客获得一定的社会民意;而民众通过这类博客也获得理性的参与、表达的机会。

  政治的本质是公共事务,政治博客的本质就是通过网络博客的方式关注社会公共事件,它是自下而上的网络阳光。当然,政治博客要在中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即使是批评性的,也要是善意的和有道理的,是维护公共利益的。针对一些政治博客鱼龙混杂的现象,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加快落实网络实名制。目前,中国的政治博客才刚刚起步,我们希望看到各级政府与各级人大、政协网站上能率先开通实名制博客,通过博客的公开性与即时性,使政治博客获得更理性的发展,由此获益的不仅仅是相关机构,还有整个社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政治博客”:值得重视的公民表达 靳 平 2008-11-17 48256F32002924A6482574FD002E1B7E[A5-靳 平≈B1-江于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