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普陀岑氏木船作坊,一段长13.2米、直径0.7米的巴劳木被扎上大红绸花,由6名造船师在舟山锣鼓声中开锯。这段纹理光顺、质地坚硬的良木,是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标志性陈列品——明代福船的龙骨选料。陈列品长31米,宽8.5米,按实船1∶1比例打造,造价400万元,完全复制15世纪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的标准船型——明代福船。这将是我国第一艘在博物馆陈展的实船船模。
福船也是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的一种标准船型,具有优秀的航海性能,兼作运输船和护卫船。
“将馆藏之宝交由‘岑氏’打造,是因其设计图纸翔实,传统工艺保存完整,更因舟山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根据要求,船模的外型、结构要100%复原古船,观众可上船入舱参观,“还可下水航行”。中国船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席龙飞教授说:“自古以来,舟山在造船、航海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今天舟山人承接了这个项目,不仅是一次传统工艺、传统技术的简单复制,更是传承、传播海洋文化的一件大事。”
不仅仅是这艘船,有着百年历史的岑氏木船作坊,近年来已先后承建了“绿眉毛”、“鉴真号”等系列木帆船,制作的“郑和2000料海船”船模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打造的“安福舻”仿古船,更因传递奥运火炬进京而引人注目。
谁能想到,就在木船似乎要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时,古老的它竟再一次走向了辉煌。在文化部今年向社会公示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中,舟山市的普陀岑氏木船作坊榜上有名。岑氏木船作坊的负责人岑国和说:“这是对岑氏木船作坊的鼓励和肯定,我们一定要把‘岑氏’百年造船手艺好好传承。”
岑氏木船作坊由岑明锡创建于1900年,当时主要打造小型木帆船。1975年,岑国和、岑武国兄弟继承祖业,成为岑氏木船作坊的第四代传人,迄今岑氏四代人共建造过各类木帆船千余艘。2007年,由岑氏木船作坊打造的“遣隋使号”在西安市开幕的“遣隋使入大兴城1400周年”纪念活动中揭牌剪彩。岑国和不无自豪地说,这艘船是他以及家人与西安、北京有关学者共同开发的得意之作。船长约15米,最宽处约5.2米,材质全为来自海外的桃花心木。船上有竹子做的篷帆,船高度达12米。船上还安置了首位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和隋朝赴日回访的使节裴世清碰杯的塑像,象征中日友好。“这艘船的建造沿用正宗的中国古代造船技艺,而且按照可航船要求来设计建造。这种工艺在国内乃至亚洲都是罕见的。”岑国和说。
在位于舟山市沈家门平阳浦的岑氏木船作坊里,工人们正在加紧打造一条3米长的仿古帆船船模。岑国和说,这艘船名叫“不肯去观音院”船,是专门为舟山国际船业博览会打造的。岑国和称,这条船将全部采用上等的柳桉,在设计和结构上按照唐朝船的风格,全部用手工裁料、打磨、黏合、雕刻、组装、刷漆,走高端的船模路线,市场估价近50万元人民币,这也是今后岑氏木船作坊船模制作的发展方向。
岑氏兄弟的古船制造手法仿古,思想理念却有诸多创新。他们认为,文化传承和经济效益要兼顾,因此在保护古船制造手艺的同时,还要将其当作一项产业来发展。
岑国和表示,纯手工制作的产品成本较高,只能选择性地进行制作,而且全部采用最好的木料,因此定价较高,凸显其收藏价值。精致型的产品可放在办公室、宾馆、酒店,也可买去送人,主要用来提升文化品位和档次。
大众型的主要采用流水线制作,可以当作旅游产品推介给来舟山旅游的人群,以扩大舟山和舟山船文化的知名度。而且,一旦运用流水作业,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除了能让人们在这里观赏到古帆船完整的制作过程,了解古帆船文化之外,还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使制造古帆船的手艺传承下去。现在已经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学这门手艺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在这种文化流失前将它保护起来。”
有时灵感一来,岑国和就想,沈家门渔港是个古渔港,如果让那里停泊几艘古船,那该别有一番韵味了。稍大一点的古船可以用来参观,还可以让沈家门的夜排档“进驻”其间。游客们既能在碧波浩淼的海上饱览海洋风情,又能品尝正宗海味。而小型古船则可以让游客驾船在海上悠游,感受舟山群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