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戊子年晚秋季节,面包车在崭新宽广的杭浦高速公路上如风一样急驰。道路两旁厂房林立,车流不息,田野里的稻谷一片金黄,折射着遭遇世界经济寒流的年份,这里依然洋溢着一派繁荣的景象。
现在,我体会着速度带来的刺激和快乐,感受着平坦大道带来的舒适和惬意。不由联想到二十多年前的某个下午,我从杭州坐车沿着芦苇丛生的钱塘江边公路去刚刚破土动工的秦山核电站采访的情景:车似醉汉,颠簸得非常厉害,车轮带起的飞扬沙尘仿佛是漂移的龙卷风。当时,并不遥远的路程,由于路途经常遭遇堵车,我们足足奔波了一个下午。
走杭浦高速到乍浦港,其实也就个把小时路程。陪同采风的同志如数家珍地介绍说,改革开放30年,浙江的交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千多公里高速公路网的形成,五万五千公里乡村康庄工程的建立,以及建成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即将建好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等,使浙江新经济圈应运而生,港航强省不再是纸上战略,可以说高速发展的交通为浙江经济的腾飞插上了坚强的翅膀。
乍浦港是采风的第一站。这座位于杭州湾北岸的港口,曾经被孙中山先生写进了著名的《治国方略》,历经沧桑兴衰,直至改革开放初期,也没有真正实现“东方大港”的梦想。然而,作为浙北的惟一出海通道,嘉兴人始终没有放弃建设大港的梦想。上世纪后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港口一、二、三期工程连续开工建设,从此翻开了全面建设的黄金期。到2007年底,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就有十六个,年货物吞吐能力达两千四百余万吨,“东方大港”已经初步显现。
午后,我们直接乘车上杭州湾跨海大桥。汽车刚上尾桥,大桥的雄姿就展现在眼前:一望无际的宽阔路面,七彩装扮的扶栏,高高的钻石形双塔和A形单塔,无数高耸海上的桥墩,正在建设的大型海上观光平台……这样庞大的建筑工程,在四年多的建设时间内,不仅要克服世界著名的杭州湾风大潮急气象困难,还要攻克极其复杂的地质难题。建造一座投资一百多亿元、三十六公里长的跨海大桥,这可是前无古人的事,倘若放到过去,谁敢想象!但是,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很快做到了。这是浙江人的胆识和远见,更是浙江人为人类桥梁史增添的华彩一笔。大桥指挥部介绍,大桥规模巨大,仅桩基就打下了九千多根,使用的钢材八十万吨,技术创新竟达到了创纪录的二百五十项。离开杭州湾跨海大桥时,天色已晚,明亮的大桥灯光照亮着秋后的夜空,仿佛一条星光铺就的海上大道,让此彼两岸相连。
去舟山本岛依然是乘近一个小时的汽车轮渡,这是我很多次上舟山岛的经历。但是,在渡船上,同行的省交通厅同志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到明年底,大家来舟山可以直接开车到定海了,因为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已经全部贯通,五座跨海大桥的最后两座大桥西堠门大桥和金塘大桥都处于收尾阶段。
采风团到达舟山后,首选的就是去现场看看大陆连岛工程。采访中了解到,与大陆连接一直是千百年来舟山人的共同梦想,只是由于过去各种条件不成熟,舟山人进出本岛依然靠的是轮船。在西堠门大桥工地,我们乘货梯直达二百多米高的索塔顶部,虽然有点头晕目眩,但视野极其开阔,大海和大桥一览无余。二十多公里的金塘大桥已进入桥面沥青铺设阶段,工人师傅们小心翼翼地工作着。由于沥青桥面铺设要求特别高,他们不能把一滴汗水流到路面上,听说夏天施工都要穿上长衣长裤,围上毛巾,这样的施工条件可想而知是怎样的艰苦。
采风活动来去匆匆,几乎在车轮上度过。虽然来不及仔细采访那些可敬可爱的建设者们,但透过这些宏伟的道路、桥梁,我更多的是亲身感受到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