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可别自己吓自己
· 最牛的摩托车手
· 在纽约申请廉租房
· 为何总在求职表上“流浪”
· ◆一周网友妙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何总在求职表上“流浪”
■蔺桃
  又是一年招聘热季。在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中,有的人信心十足,有的人仓促应战,还有的人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但也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单薄或者厚重的履历,流浪着走向下一个招聘单位。

  能力不足+计划不明:

  始终“漂”在北京

  毕业前几个月,甘子祥找到一家公司开始实习。他本科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可要做的却是销售。按照他的说法,“理工科的男生,嘴笨,人也不够灵巧”,刚去的时候,他甚至连打电话联系客户都不会,“不知道怎么开口”。每天上班,甘子祥就坐在那里,看着别人打电话,希望能“偷学点儿什么技巧”,但是半个月过去了,个性内向也没有多少私人资源的他依然没有能够“出单”。

  一个月后,甘子祥被调到了广告部,他觉得广告部的技术设计跟自己的专业还比较沾边,就留下来继续实习。和他一起工作的是4个女生,于是,“泡茶,买早餐、午饭,我每天就只给她们跑腿了”。因为表达能力不强,甘子祥在团队中很难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参与广告设计的机会,总是被别人的思路牵着走,没办法提出自己独特的创意。所以,他很难参与到广告制作当中,没多久就被同事们彻底忽略了。

  经过这一次的打击,甘子祥发现了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性格根本不适合团队工作。

  后来,他辗转在几家公司实习、工作,终于在一家私营贸易公司找到一份电脑维护的工作。每天,甘子祥都要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单位,很累却很有规律。

  大学毕业快三年了,甘子祥依然“漂”在北京。现在他一个月的工资不到3000元,只好继续在小月河附近租便宜的床位住着,每个月存下来的钱都尽可能寄回去,每年春节回家一次。

  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没有抓住恰当的机会

  法学硕士邓军毕业后,也经历了一段“求职流浪记”。

  名校研究生毕业,文凭硬;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总共学了6年法律,通过了司法考试,专业知识牢固;加上英语六级证书和驾照,丰富的履历让邓军选择前往精英云集的深圳打拼。

  一年里,邓军连续参加了深圳市和湖南省4个机关单位的公务员考试,但都没有通过笔试。

  “我该考的证都考了,又是名校硕士,当然有资格去最好的平台锻炼自己。”在考公务员的同时,邓军先后应聘了华润置地、万科等30多个知名公司的法律顾问职位。可竞争比他想象的还要激烈,一个公司两三个职位,往往同时有几百人在争取。他通过了几家公司的笔试,但身高不足一米七的他,在面试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这让之前对自己期待甚高的他,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

  在深圳待了快半年了,邓军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过年都不好意思回家。后来,他终于接到了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试用通知。作为见习律师,邓军每天要做的就是整理案宗,协助其他律师工作。有一天,事务所的首席律师让他帮着起草一个起诉书,可他居然连这个最基本的文书都不会写。他这才发现,将近6年的学习中,他总是忙于课程、考试和考证,没有去任何单位实习过。“以往在学校我只注重理论学习,却忽视了基本的实践操作。”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讲求效率的老板没有给他适应工作的缓冲时间,天天念叨他的“眼高手低”。

  回顾起当时的情形,邓军说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好高骛远。“习惯了做读圣贤书的学生,不懂得搞法律最重要的是与人打交道,而不是与课本打交道。所以当机会来了的时候我没能抓住。”

  心急乱求职+准备不足:

  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和所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2008年毕业的杜敏丽因为准备不足也备受求职的煎熬。

  按照预定的计划,杜敏丽想优先选择和自己的专业——新闻相关的工作,但是招聘的媒体非常少,还有很多人竞聘,她投出去的一大摞简历很少能得到什么反馈。

  在这期间,陆续又有同学找到单位,她觉得留给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完全没有了挑选的余地。因为急于把自己“嫁”出去,杜敏丽一边等待笔试通知,一边继续在各种招聘会上狂投简历。之前她一直把精力集中在公务员考试上,后来为了应聘媒体,对新闻业的招聘程序做了一些了解,还算熟悉。但忽然跑去企业面试,对相关的行业知识、市场行情以及企业运作缺乏足够的准备,她在笔试环节就屡屡被刷了下来。

  越到后来就越心慌。那阵子,杜敏丽基本上每天都到人才市场的各个招聘单位散发简历,只要是现场招聘,她就直接冲上前去。这种“心急乱求职”的招数,让她每次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经过多次失败的企业求职经历后,她发现自己缺乏相应的应聘技巧,不大适合企业的招聘标准,又转回头来决定专攻媒体。就在此时,她听说沿海某地市报社前来招聘,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尝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00014 为何总在求职表上“流浪” ■蔺桃 2008-11-13 48256F32002924A6482574FE002A38CE[B1-陈洪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