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冬种农作物
不宜太单一
· 杭城市民热衷“研修”经济学
· 沪深股指双双反弹
· 乡村旅游“真牛”
· 国际风险投资
看好浙江科技企业
· 现在流行“海外代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次贷危机咋回事、人民币升值了钱该怎么花……最近,大家都在忙着看书“充电”——
杭城市民热衷“研修”经济学
  本报讯 (记者 李月红)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和连续下挫的股市正在改变杭州市民的阅读习惯。“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为什么酒吧喝水要钱,花生米却免费……”记者近日走访杭城几家大书店后发现,市民们开始“研究”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讲述货币和金融知识的财经类书籍逐渐升温。

  大量财经类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记者在体育场路上的晓风书屋看到,近50种财经类书籍被摆放在专区。在博库书城一进门的“新书推荐”区,抢眼的是《美元的衰落》等20余种宏观经济学书籍,二楼还专设了3个经济类书籍柜台。记者翻看了一下,这些书籍价格在三十元至上百元不等,内容均以经济学原理、当前宏观经济问题和消费经济学为主。

  一时间,似乎人人都爱经济学。晓风书屋的老板正在整理刚到货的《世界是平的》,这是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历时4年写成的一部重点论述“全球化”的专著。她告诉记者,这个版本已经是第2版第3次印刷,仍然供不应求。最近,店里还进了一些如《中国进口地图》、《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籍,一周也能卖出10多本。这类书籍的销量较去年增加了四成左右。而在“博库人文榜”上,《美国怎么了》等3本讲述全球经济的书籍高居排行榜前列。

  在博库书城,50多岁的读者张清洲刚买了本《人人都爱经济学》和一本《粮食危机》,他说他以前并不太关心宏观经济,自从食用油、大米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支增加后,他觉得有必要研究下经济学了,让家庭开支更合理一些。还有不少股民朋友也来淘书充电。“都说次贷危机影响了中国股市,我得买本书看看,搞明白我的钱到底哪去了。”一位股民说。

  “大家关注世界经济形势,肯定有道理。”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程惠芳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个人的生活消费,市民期望通过阅读书籍增加对经济形势的了解。她建议市民在购买这类书籍时,最好从浅显的生活经济学类书籍入手,对经济学有个大致了解后,接着可系统阅读相关原理书籍,然后再看诸如《金融帝国》之类的宏观经济学书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6 杭城市民热衷“研修”经济学 2008-10-31 48256F32002924A6482574F10052600D[A2-李月红≈B1-周静≈B1-刘元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