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检验结果上网一查就知道
· 想在Do都城开小店
小朋友可上网报名
· “现代生活”PK“古老传统”
· 观众也应该参与设计展览
· 最佳路径为患者省钱省时
· 斯人已逝 遗教尚存
· 长尾羽的“恐龙”揭开面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省文艺界人士追思会上深切缅怀谢晋
斯人已逝 遗教尚存
  本报杭州10月27日讯 (记者 陈扬渲) 今天下午,浙江省电影家协会牵头举行了谢晋追思会,家乡的文艺界人士深情回忆谢晋,缅怀这位现实主义电影大师。

  为何谢晋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著名作家叶文玲说,因为谢晋对电影事业有着火一般的激情,总是充满创造的欲望,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

  从影60年,谢晋执导了36部影片,其中大部分作品成为中国电影百年历史长河中的经典。可以说,谢晋所创造的艺术高峰是众多中国电影人无法企及的。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有时候我创作感到很疲惫,一想到谢晋就有劲了。对事业的不倦追求,这是他带给我最大的受益。”叶文玲说。

  谢晋对于创作的认真程度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他既重视电影的主题思想、整体结构和表现形式,又不放过任何细节,可谓是巨细无遗。拍摄《高山下的花环》时,他敏锐地发现演员衣服上的扣子有问题:“那个年代的扣子不是这样的,马上换掉!”

  坚持现实主义的传统,关注国家和民族前进的脚步,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这是谢晋一贯的创作风格。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沈贻伟说,谢晋对创作的态度反映了一位艺术家的良知,这在市场经济大潮激荡的当代显得尤为可贵。通过他的作品,观众总是能够看到时代的变迁,中国民族的精神,以及闪耀着的人性光辉。

  “谢晋是中国电影界的民族魂。”老作家薛家柱说。无论是记录历史的《鸦片战争》、《红色娘子军》,还是反映人们在时代大潮中命运的《天云山传奇》、《芙蓉镇》,谢晋的作品总是能带给人强烈的共鸣,引发人们深刻的反思,赢得几代观众的喜爱。

  电影评论家王文宾回忆自己与谢晋30多年的交往,哽咽得无法言语。“《芙蓉镇》当年的票房是1200万,观众1亿多人次,而那个时候的票价是8分到1毛钱。”王文宾说,“什么叫大片,大众认同、有共鸣的就是大片,现在我们缺的就是这种讲故事的大片,不是震撼视觉而是真正震撼心灵的大片。”

  “他就像中国电影的一面镜子,让人们看到了自己的渺小。”王文宾说。当时下一些电影人为了高票房而竞相角逐在利益场上时,谢晋却不止一次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像个战士一般扛着现实主义的大旗,大踏步地走在电影路上。即使到了80多岁的高龄,仍然在一线不辞劳苦地奔走,继续筹拍新片。

  敢于讲真话,这是谢晋留给中国电影界的又一笔宝贵财富。面对一些导演对现实主义的背离,他总是充满忧思和焦虑。

  “斯人已逝,遗教尚存。”浙江大学教授陈坚说。

  谢晋离去的背影,将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与激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11 斯人已逝 遗教尚存 2008-10-28 48256F32002924A6482574EF003ADA16[A1-陈扬渲≈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