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慈溪“外包新政”点燃企业热情
· 浦江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
· 安吉举办“中国美丽乡村节”
· 三门核电一期工程进入国家核准程序
· 各界人士泪别电影大师
· 农民“大厨”展示精湛技艺
· 成效在实践中提升
· 谱写山水交响曲
· 老字号原址拆迁
需先听证
· 30分钟内能
检出三聚氰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谱写山水交响曲
——丽水市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样本(下)

本报记者 叶 慧 吴妙丽 聂伟霞
  丽水是一座天生丽质的城,也是一个流金的绿谷。

  在绿意环绕的生态城市休闲生活,在流金淌银的绿谷中淘金创业——在迈向小康的进程中,丽水百姓深刻地感受到:原来生态就是效益、就是财富,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

  

  受益生态:好山好水真能“当饭吃”

  午后的阳光洒进车窗,窗外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茶园。

  蔡利武驾车行驶在林间小道上,作为龙泉市阳光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习惯以这种方式享受丰收的喜悦:今年标准化茶厂建成投产,生产的金观音茶叶畅销得几乎断货。

  然而,在去年这个时候,蔡利武却为120万元贷款急昏了头——缺了这笔钱,茶厂难以投产。“是林权抵押贷款解了燃眉之急。”蔡利武用1000亩山林证抵押,从信用社贷到钱。

  受惠于林权制度改革的,不仅仅是蔡利武一人。莲都区高溪乡七旬老太吴菊球有100亩荒芜的林地,她把林权流转给林业大户叶敏伟。(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 老叶承诺每年支付给吴老太2万元,并且能拿20年,这笔钱用来养老绰绰有余了。庆元隆宫乡吴成德用毛竹林抵押贷款,办起竹筷加工厂……79.1%的森林覆盖率,2151万亩山林,如今成了丽水50多万户林农随时可以提钱的“绿色银行”,取钱的“信用卡”就是手中的林权证。

  过去,山里人“砍木材、烧木炭、卖柴火”;如今,丽水人守护乡村美景,搞起森林旅游,兴办农家乐。

  松阳县四都乡的寨头岭,迭嶂连云、沟壑幽深,终年云山雾罩。去年3月,村民利用天然美景创办了丽水第一个以摄影为主题的休闲园。一年时间,寨头岭吸引了10多万游客。

  客人越来越多,寨头岭接待不了,周边的下包、平田、庄河、西坑等村也办起农家乐,村民收入节节上涨。55岁的鲍海信高兴地说,过去养鸡总为销路发愁,现在都被村里的农家乐经营户收购了,“价格比市价还高!”

  据统计,丽水已经有186个村(点)发展农家乐旅游。今年前三季度,农家乐旅游创收6784万元。

  “在山上祖祖辈辈受穷,下山后子子孙孙受益”。换种活法,富了百姓,“生态移民”的提法,亲切又引人注目。

  景宁垟细丘村的蓝德亮,两年前还在犯愁:怎样才能筹够资金把5.5公里的康庄路通到村里?就在那时,他得知高山农民可以整村搬到城里来,每人还能得到不少于一万元的补助。于是,蓝德亮和村民集体搬迁到移民小区。住在新家,村民们处处体会到换种活法带来的惊喜:人均住房面积从原来的20多平方米增加到40多平方米,人均收入也从原来的2000多元提高到4000元。

  今年初,《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出台,从2008年开始,五年时间丽水要转移10万生活在高山远山、重点库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农民,撤并小规模自然村。

  丽水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卢子跃说:“农民异地转移是丽水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举措,今后丽水要加大力度推进这项生态富民工程,以农民异地转移推进生态恢复,减轻水系源头地区的环境压力。”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丽水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每年能够提供价值2100多亿元的生态服务功能。用创新的理念和行为,去珍惜并扩大骄人的生态福利,正是丽水百姓的福祉所在。

  淘金生态:青山绿水间流出真金白银

  茂密的树林中,余早生慢慢踱着方步。在他身后,是上千只到处啄食的鹊山鸡。

  直到现在,余早生还得意六年前的明智之举:从江西举家搬迁到丽水松古平原创业,在新处乡找到一片碧水环绕、绿树成荫的山头,开始生态养殖之路。六年间,他把一家小小养鸡场发展成年产值上千万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在丽水建立了16个养殖基地,带动1000多养殖户致富。“因为丽水生态好,我养的鸡营养价值就是比别人高,所以能畅销长三角。”

  几年前曾在景宁创业的宁波商人黄民奎,今年又回到景宁办茶叶加工厂。为何重返景宁?黄民奎道出缘由:“景宁茶园大多在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山上,属于高山生态茶,没有污染,必将成为未来市场上的主流茶产品。”

  到绿谷淘金的人还真不少。

  有“天然药库”之称的丽水,野生中草药资源蕴藏量达4亿公斤。看中了这里的好药材,年产值1.5亿元的浙江维康药业把工厂搬进丽水,每年收购50多吨厚朴、莪术、肿节风等药材,生产中成药品。

  因为医药包装对环境质量十分挑剔,台州商人黄明走访了10多个城市后,最终选择在景宁创办医药包装公司。

  在山涧流淌了千百年的山泉水,也被企业加工灌装,源源不断地运到杭州、上海,从而有了“今日丽水山中泉,明天杭州杯中茶”的美谈。

  丽水有毛竹180万亩,分布在龙泉、庆元、遂昌境内,绵延不绝。毛竹全身都是宝。竹子在丽水,就像魔术师手里的帽子,总能变出让人惊奇不已的东西。

  南方竹木公司提取竹纤维生产被子和衣服,遂昌文照公司从竹子根部提取竹醋液,废弃竹用高温烧成功能多用竹炭,竹屑开发成环保型竹屑板。经过丽水人的巧手,一吨竹子经过加工最高附加值可以超过一万元,比原始竹的价格增加千百倍。去年,丽水竹产业创造了20多亿元的产值。

  还能不能在毛竹上挖潜,让竹农不再简单地卖原竹、卖笋干,而是卖风景?丽水人把目光瞄向万顷竹海,把养在深闺的竹海包装起来,发展竹资源为主题的旅游业。一个规划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以自驾游为主要形式的“生态竹海公园”,已经进入前期规划阶段。

  守护生态:生态好才能生活好

  每天呼吸纯净的空气,喝甘甜的山泉,吃净土中生长的绿色农产品……生活在山区的丽水人,骨子里就透着生态的气质。

  早在4000年前的夏朝,丽水人就有了自己的环境文化,规定春天不准砍伐树木,夏天不准捕鱼,不准捕杀幼兽和获取鸟蛋。而今,这些朴素的“生态之约”依然在民间相传。

  在青田龙现村,村民的水稻田里,随处可见浮游的彩鱼。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鱼稻共生,“稻田养鱼”这项在青田流传了1200多年的传统农耕方式,因为村民坚守生态种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得到粮农组织的保护,成为亚洲唯一入选的项目。

  在遂昌县湖山乡红星坪村森林公园,有块醒目的字碑,碑上写着“毁林者,罚全村每人半斤猪肉”。村委会主任曾观明说:“这是30年前定下的村规。那个年代,罚毁林者一头猪,几乎会让他倾家荡产。”村规在红星坪村得到了严格执行,村里1700多亩山林完好地保留下来,林中苦槠、松树、杉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

  生态优势是丽水最大优势,生态好才是生活好……生态文明理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据统计,丽水已有1000多个自然村搬迁下山,老百姓主动把生存空间留给了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野生动植物。

  缙云县有1.5万亩高山有机茭白,总产量2.77万吨。茭白采收季节,成千上万捆新鲜的茭白叶通常被扔到河里或者焚烧,污染水质、污染空气。如何不让茭白叶污染环境?缙云大洋镇胡成奎想出了破解之方,他成立公司,收购全县茭白叶,把晒干的茭白叶编织成工艺品,出口日本、韩国。

  景宁护林员几十年如一日在海拔1300米的高山上守护望东洋高山湿地;青田温溪八位退休老人义务当民间环保监督员,专查小企业偷排漏排污水;缙云有支青年人组成的民间护鱼队,把清澈的好溪水还给鱼儿……

  在强烈的生态意识渗透下,丽水百姓环境价值观不断增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等绿色实体层出不穷,创业在丽水的企业家们也形成了共识:只有先做好“生态文章”,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丽水的生态优势已经显现,不仅仅是因为有洁白的云朵、湛蓝的天空、绿色的林海,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富民强市。而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无疑给未来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谱写山水交响曲 本报记者 叶 慧 吴妙丽 聂伟霞 2008-10-27 浙江日报000022008-10-27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