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心中的巨人
· 诗歌
就是我的名片
· 镜 子
· 怀念谢晋
· 源远流长“童子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0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源远流长“童子功”
□张红鸣
  假日,在美国攻读研究生的儿子在与我们远隔大洋电脑视频时,展示了他近日的一幅国画,画面上,弯曲伸展、各种姿态的虾在追逐嬉戏,画的一端题写着“群乐”的标题,下方还依照作画规矩,工工整整地盖上了刻有“胡流”名字的图章。

  看到这幅画,我们做父母的颇有些感到意外,因为儿子的国画功夫属于幼时的“童子功”,已有多年未有问津了。那时,为了儿子的“早期教育”,我们选择了国画,每周去少年宫学习作画,梅兰竹菊,画技见长。儿子的国画曾上过省报,还参与过与国际友人的交流。至今还留有照片,日本友人一手搂着儿子,一手提着儿子现作的国画。还记得画面是岩石边上高昂一朵深红的鸡冠花。再后来,儿子的作品参加了全国比赛,获得了铜牌。最后,儿子还在我们大家庭举办了个人画展,那一面墙贴上了众多的作品,有跟随“妈妈”觅食的毛茸茸的小鸡,有山坡上引吭啼白的雄鸡,斜枝红梅,秋菊螃蟹……大脑袋的儿子双臂相抱站在画前,一脸沉稳。

  那个“艺术高峰”在儿子学习走上轨道后,就戛然而止了,宣纸被扔到了地下室,画笔被束之高阁,十多年来儿子就再没有摸过画笔。去年儿子去了美国,9月,在一年一度的交流各国文化的国际留学生节上,他下意识地把奥运的图案画到人脸上,因为就要在中国举办奥运,这就成了时尚脸谱,很受各国留学生的欢迎。未曾料到,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唤醒”了久远的记忆,那个尘封在潜意识中的“画意”, 蠢蠢欲动。圣诞节儿子回家,找出了十几年前用过的宣纸,又凑齐了大小毛笔、砚墨,一起带往美国。

  今年9月,又是一年留学生节,此时的胡流,已是美国那所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主席,在繁忙的筹办活动的同时,那份国画情愫一直揣在怀里。节前,他稍稍进行了热身,小试了一下,开节活动中,其他留学生各自展卖本国的传统食物、工艺品,儿子的画摊独树一帜地开张了,有千年历史的中国宣纸铺排在桌上,大小毛笔一字排开,砚台、墨汁都是老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儿子甩开笔墨,现场作画,腊梅斜枝,群虾欢逐,刚柔相济,浓淡相宜,透出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美国学生被深深吸引了,他们排起了队,等待现画现取,“童子功”一朝得鲜,居然如此游刃有余!儿子半小时得一幅画,最终售罄8幅,为团队获美元160元。活动中,没有人会想到此乃“幼时功夫”,只有仰慕之情,其间,有美国学生建议儿子开设专业网页,还有一位艺术系美国学生要求拜胡流为师,学习中国画。

  当儿子叙说时,我们在惊喜之余,不禁有所浮想:此国画可谓“源远流长”啊!在时间的维度上,它跨越十多年的岁月,只是“六龄童”的小画家,已走过少年,进入青年;空间的跨度上,国粹的中国画,通过儿子,流向美国那所东海岸的大学,在地球那一端引起反响,受到瞩目和欢迎。

  “童子功”何以有这样的能量,岁月非但没有打磨掉功夫,反而更鲜活?!我想,就像一张白纸,最初画下的印记最为鲜明。从儿子这件事情上,也“历史地证明”了这个真理。心理学精神分析重视“幼年情结”,甚至认为常常可以影响一生。在孩子人生早年的白纸上,如何烙下美好的印记,是一个关乎孩子未来的大事,父母需要慎重、需要选择、需要从长计议。当然,不仅是作画等技艺,还有美好的情感,幸福的记忆,和谐的人际,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崛起,审美、价值、思维模式等等,做好最初的描绘,那么,以后不定什么时候,他的经验就会出来“说话”——这就是奇妙的“童子功”,会追随着人生的长河,源远流长。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6 源远流长“童子功” □张红鸣 2008-10-24 48256F32002924A6482574E10001C65F[A1-章瑞华≈B1-章瑞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