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戴睿云 通讯员 赵明 沈金霞) 方圆500米以内,就能轻松找到公厕,出门在外遇到内急,如厕不再难。今年以来,杭州下城区通过新建、改建一批公厕,形成了一个 “15分钟如厕圈”。
下城是武林商圈所在地,商户、居民住宅密集,人流量也大。通过今年公厕提升改造工程新建、改建80座公厕,下城区公厕数量达202座。连原来公厕没有覆盖到的拆村建居地区,也纳入了“15分钟如厕圈”范围,新建了一部分公厕。提升改造后,下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5座公厕,所有公厕临近的主干道上都设置了明显的导向牌,群众平均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舒适、干净的公厕。
“15分钟如厕圈”,不仅方便而且舒适。下城区城管办王永平向记者介绍,提升改造的公厕大部分都按照三星级公厕来建设,既省钱又能符合百姓需求。
所有女性洗手间都采用蹲坑式,并把原来的分隔板从1.35米提高至1.8米,保证了如厕私密性,还配备了母婴室;环保生态洁具则让厕所消除异味……三星级的公厕里,人性、环保的设施处处可见。
公厕人人都需要,但新建、改建公厕却不一定受附近居民的欢迎。但下城区公厕提升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却收到了长寿社区居民送来的锦旗。处于闹市区武林路131号厕所在改建提升前是上世纪70年代公厕,既没水也没电,更没专人看管。
今年7月,武林路131号厕所改建完成。改建后的公厕简洁美观,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整洁,并有专人负责保洁。同时考虑到该厕所周边老年人较多的实际,还增设了无障碍设施间,方便群众如厕。
个别位于景区、景点的厕所,在提升改造过程中还强调审美文化意味,展示城市美好形象,也给如厕的人们带来美好感受。
东河边的坝子桥公厕就是这样一座。它有着米黄色的马头墙、漂亮的木制百叶窗、古典琉璃瓦,远看如一座徽式宅院。里面的现代化设施自不必说,公厕内的休息室墙上,还对公厕的别名“雪隐”作了详细注解,配有如厕诗。家住坝子桥旁的王大伯说:“以前是捂着鼻子进去,踮着脚尖出来。现在,公厕都快成了一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