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三门湾海底发现明代“宝藏”
· 紫禁城向
所有人开放
· 神秘古国撩面纱
· 农民写 农民演 农民看
· 大学生做起跨国生意
· 诺奖图书今年不够火
· 甬城市民渴望心灵慰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农民写 农民演 农民看
东阳培育农民“剧作家”,为农民“定做”节目
  本报东阳10月12日电 (记者 徐晓恩 徐贤飞 通讯员 胡灵敏) “文化馆专门请来了省群艺馆的老师和慈溪的作家为我们培训,这更激发了我们文艺创作的积极性。农民剧就是要让农民写,写农民,还要让农民演农民看。”今天上午,65岁的东阳市湖溪镇“农民作家”张中华,正忙着修改他创作的小品《新农村新变化》,并寻找合适的演员。

  为了让本地人写本地事,本地人演本地戏,今年,东阳市文化馆专门组织全市的文艺创作骨干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文艺“剧本”创作,并编印成了第一辑《新农村文艺》,下发到全市各地村一级,供他们挑选演出,受到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本报10月6日曾报道)。

  如今,《新农村文艺》不仅为东阳各乡镇文化馆、宣传队以及各地农村开展文艺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宣传资料,同时也为那些喜欢文艺创作的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今后我们新农村文艺创作,将推行这样一种模式:农民写、农民演、农民看,真正围绕农村、农业、农民,引导农民在自娱自乐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感受生活的快乐。”东阳市文化馆馆长张荣平说。该文化馆前不久专门举办了《新农村文艺》创作及骨干培训班,参加培训的21位作者都来自农村基层,年龄大的已80岁,小的20出头,都是东阳市各乡镇街道的文艺创作爱好者。

  培训班上,省群艺馆的老师和慈溪市的作家,分别就剧本的创作与“快餐式”演唱文学的创作进行了阐述,其间穿插着各类优秀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展示,如令人捧腹的小品《丰收》、意味深长的表演唱《十万火急》等,让这些来自农村基层文艺创作爱好者受益匪浅。

  “其实,我们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非常熟悉,平时也经常有创作的冲动,但许多时候不知道如何下笔。”张中华说,通过培训让他们更加认识到,真正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才能创作出有活力和持续生命力的作品。

  张荣平说,今后,东阳市文化馆将大力挖掘、培养农村乡土文艺创作者,为每个镇、乡、街道配备农民“剧作家”。通过培育农民“剧作家”,推动农民表演本土艺术,让农民成为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的主角。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农民写 农民演 农民看 2008-10-13 48256F32002924A6482574E00029D062[A2-徐晓恩≈A2-徐贤飞≈B1-周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