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心有多“高”,个子就有多高
· “游戏机”上学开车
· 下月起教练车
将悬挂各市号牌
· 美国“优越模式”
的牛皮吹破了
· 格林斯潘神话破灭
· 凭借威望始终力挺衍生品
· 至今仍不承认监管不力
· 新生参加社团不宜过多
· “大鳄”避之不及的金融产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至今仍不承认监管不力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格林斯潘在美联储主席任期内采取不同的政策举动,也许眼下这场金融危机可以避免,至少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境地。

  “显然,衍生品是这场危机的中心,而他(格林斯潘)是支持放任不管的领军人物。”圣迭戈大学金融监管专家弗兰克·帕特诺伊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

  格林斯潘任职后期,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已经引发巴菲特等投资巨子的警觉。巴菲特2003年在写给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年度报告中说,巨大的信用风险已集中到一小撮衍生品交易商手中,“一人遇到麻烦,将迅速传染给其他人”。

  当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迹象变得明显时,格林斯潘仍无视隐藏的巨大风险。他在2004年一场演讲中说,华尔街在利用金融衍生品与其他机构“摊薄”风险。

  不久,这些“抱团取暖”的风险变异为金融市场的“病毒”。随着房地产危机加剧、不良抵押贷款剧增,规模惊人的衍生品市场急剧放大了这场格林斯潘口中“百年一遇”的危机。

  即便如此,格林斯潘对衍生品的“信仰”并没动摇,他不承认监管不力,而是把危机归咎于投资者的“贪婪”。他2008年在一本著作的后记中写道,没有完美的风险管理,“即使政府和中央银行也无法改变泡沫生成之路”。

  但在市场眼中,昔日一言九鼎的格林斯潘显然已经走下神坛。《纽约时报》说,最近几月,格林斯潘越发淡出公众视线,抛头露面次数骤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媒体点击 00007 至今仍不承认监管不力 2008-10-10 浙江日报000072008-10-1000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