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包产到户”给中国改革带来什么
· 改革先行者能否一路领先
· 农村现代化路在何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农村现代化路在何方
  “大包干”后,中央领导曾说过“希望小岗敢闯”。村支书沈浩说,在全国推动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小岗决心重振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小岗人开始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2006年,严金昌把10亩承包地租给上海一家养殖公司,用于发展种猪扩繁基地。他还接受了公司聘用,成为养殖场管理者。目前全村出租或流转规模达到600亩。

  下派干部,催生小岗新的带头人,沈浩2004年从安徽省财政厅下派到小岗村任村支书。

  “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坤说,农村改革30年,小岗人自发摁过两次手印,第一次是1978年为搞“大包干”,第二次就是2006年为了留下挂职将到期的沈浩。面对98名小岗村民的签名信,安徽省有关部门领导感慨地说:“这么多农民主动要求将挂职干部留下,这在全省还是首例。”

  在严立坤看来,沈浩代表了“新型农村干部”。几年来,沈浩推动依法治村,虽遇阻力但没有退却;带着村民外出考察、整理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引资兴建基础设施……

  村庄兼并,实施“大村庄”体制。2008年初,凤阳县决定把周边的严岗、石马两村并入小岗,成立新的小岗行政村。借“大村庄制”改革之机,新小岗实行直选,刚任小岗村党委书记不久的沈浩又当选村委会主任。

  跳出了旧的生产方式和乡村治理模式后,接下来是如何在发展中寻求突破。而传统农村要发展,必须实现人才、劳动力、资金等发展要素的“回流”,怎么办?

  引进大学生,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从2006年起,小岗从全国公开引进了30多名大学生。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扶持发展蘑菇大棚,已带动村民发展大棚200多亩,亩收益过万元。同时,严德友辞去乡镇公职,利用资金积累回村租地发展180亩葡萄示范园,带动村民种植葡萄600多亩。

  农民自发筹建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小岗近些年经多次试验,先后成立蘑菇、葡萄等多个专业产销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主体地位。

  小岗蘑菇合作社监事长苗娟说:“合作社正研究发展蘑菇加工储藏,解决季节性销售到常年销售的难题,让社员收益最大化。”

  今年以来,小岗专业合作社还拓展“融资”功能,设立社员互助基金,积极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小岗葡萄合作社理事长严德友说,互助金是社员自愿筹资,然后通过互相担保,解决社员的资金急需。

  小岗的探索证明,“承包制+合作社+互助金+农户”模式,受到村民欢迎,被一些专家认为符合国情,是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

  小岗人在做“现代农业梦”的同时,也在重新编织未圆的“工业富民梦”。

  2007年,严宏昌的儿子严余山从上海再次回小岗创业,希望利用自己的节电设备专利技术创办新型企业。对比两次回乡办企业的感受,严余山看到了希望。他说:“2001年带钱回村创业,村民的反应是排斥,干部则漠不关心。这次归来创业,不少村民变成了追随者,就连县领导也几次登门交流,共同探讨农村办企业的新路子。”

  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说,从宏观看,促成小岗新一轮发展的大背景,正是中央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战略转变。2007年,小岗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高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约2000元。

  记者离开小岗时,村里正请专家作总体发展规划。目前小岗基本形成了“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工农业协调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共识。沈浩说:“有了长远规划和长效发展的机制,不管以后谁离职,小岗都会保持发展的连续性。”

  如果说,小岗一度的困惑,也是中国农村的困惑;那么,小岗已经孕育的希望,同样也是中国广大农村的希望所在。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媒体点击 00009 农村现代化路在何方 2008-10-6 浙江日报000092008-10-06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