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珠三角突围:“世界工厂”转型
· 提升经济层次,才能维系经济增长
珠三角探路“世界工厂”新角色
· 产业集群充分释放价值 制造业需要新的成长方式
· 转型意味着,
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到来
· 从陶瓷生产到陶瓷创意 “佛山蜕变”昭示转型升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提升经济层次,才能维系经济增长
珠三角探路“世界工厂”新角色

  政府似乎比企业还着急。2008年9月中旬,广东省主要领导造访新加坡商讨区域经济合作,意味着决策者正在把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半径进一步拉大。

  此前,广东明确提出粤港一体化的概念,以改变“香港为店、珠三角为厂”的地位。

  30年前,正是香港的产业转型升级,将制造环节迁移到了邻近的珠三角地区,营销和研发中心则留在了香港,才由此形成前店后厂的产业格局以及香港与珠三角的产业垂直分工模式。在这个模式中,香港占了“哑铃”的两头,占利润的大头,珠三角处于“哑铃”的中间部位,以人力赚取加工费。

  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整个中国都和珠三角一样,进入全球制造业的供应体系,直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当仁不让的“世界工厂”,而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则是这个“工厂”的核心部位。

  但今天,这一切正在变化。清华大学教授秦晖说,随着中国农业也开始进入全球供应体系,农业人口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趋势被扭转,这直接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

  同时,外部消费市场的萎缩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相互迭加,导致中国制造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尤其是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制造业,随着外贸形势的恶化,首当其冲,陷入泥淖。

  据香港工业总会的数据,珠三角目前有8万家港企,有63%的企业因成本上升,不得不计划迁走。

  而据亚洲企业协会统计,未来两年珠三角8万家加工贸易型企业都面临生死攸关的局面,珠三角有7万家港资企业正在观望,只有10%的企业有可能在珠三角扎根就地提升产业层次。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香港、新加坡一直是亚洲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经济体,是主宰亚洲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之一。随着广东经济总量在2000年后先后超过新加坡和香港,一跃成为粤、港、新三地中最大的经济实体,广东改变自己给香港和新加坡“打工”身份的态度不言而喻。

  对于广东来说,必须提升经济层次,才能维系经济增长。

  如此一来,粤港之间传统的“垂直分工”合作模式将难以维系,随着粤港之间的经济发展综合差距逐渐缩小,两地之间的经济互补成分逐步降低,经济竞争也开始加强。着眼于双方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粤港未来发展必须一盘棋考虑,打造“粤港经济共同体”。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院长周春山认为,粤港两地在产业发展的重点上须明确各自的优势,形成合理的“水平分工”,经磨合后形成新的产业分工体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提升经济层次,才能维系经济增长
珠三角探路“世界工厂”新角色
2008-10-6 浙江日报000102008-10-06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