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研发分销
唯一不变的是创新精神
· 油断,一个假想的社会寓言
· 危机,日本经济的转换点
· 效率,重新认识能源与市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研发分销
唯一不变的是创新精神

本报记者 蒋 蕴
  “松下”是改革开放之后首批进入中国的外国公司之一。

  它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1979年和1980年两次访问中国,第二次访问的行程里就有杭州。原省政协副主席徐鸿道,当年作为日语翻译全程陪同。徐鸿道说,这趟杭州之行,让松下幸之助难忘的不仅是楼外楼的美食,更使得他坚定了将自己家电帝国的版图延伸到中国来的决心。

  于是,松下在洗衣机领域与浙江企业的合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于这个先入者来说,那个时候市场的竞争是一片空白,到今天,它庆幸当时的选择。

  山田则和、木岛忠敏,都在杭州工作了三年多,而要提及在松下工作的时间,一个是35年,一个是28年。他们对90年松下企业文化的理解是,尽管市场在变,企业的创新精神不会变。

  记者:从1918年由松下幸之助先生创立以来,松下在90年的发展过程中,过去因为国际国内市场的阶段性变化,是否也经历了一些困难的时期?松下公司是如何渡过难关的?

  山田则和:松下公司的困难时期,也是日本经济的困难时期。第一次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后的经济困难时期,当时,就连松下幸之助先生也亲自参与销售第一线的工作。1973年发生石油危机的时候,也波及到了很多的日本公司。按照日本公司的传统,松下往往首先想到的不是裁员,而从公司本身挖掘潜力和寻找突破。

  产品的不断创新,提升它们的科技含量,成为我们争夺市场的有力武器,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家用电器趋向更加智能化,我们的冰箱、洗衣机、空调也开始牵涉到网络的应用。这一切,都会不断给我们带来崭新的突破。

  记者:从1994年进入中国起,松下已经在杭州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洗衣机生产基地,公司在引领行业创新方面,有过什么样的重要贡献?

  木岛忠敏:现在,我们年产洗衣机的能力是300万台,而且近5年,销售额都是以20%的速度增长。比如松下第一个推出了斜式滚筒洗衣机,它所采用的洗涤技术的洗净均匀率,除菌技术的杀菌能力,以及变频电机的节能效率,都在行业内处于最为领先的地位。我相信,我们始终在引领市场的潮流,更希望利用我们的强项向全球推进。

  记者:松下如何应对今年以来的市场消费信心不足所带来的困难?

  木岛忠敏:在过去,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从未退却。事实上,我对眼下的市场持乐观态度。也许在一段时间内,产品的销售不会直线上升,但从长期来看,持续的发展是一种趋势。作为一家成熟的公司,应该始终相信,还有消费者等着我们去开发,尤其在中国。

  松下幸之助先生一直提倡一种“自来水哲学”,即对每一个人来说,电器必须成为能大量提供的产品,就像自来水一样。我们的责任,就是把“水质”不断提高。

  记者:松下公司在杭州专门成立了“家电研发中心”,它是否是针对松下全球消费者的?这是否意味着,松下杭州生产基地是否已经超越了制造基地的作用?

  山田则和:杭州的家电研发中心主要从事白色家电的研究开发,有许多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与我们合作。目前我们主要从事的是如何将基础研发成果应用到松下的产品中去。而下一步的计划,是将基础的研发工作也放到杭州来做。

  的确,我们希望这里的设计不仅是适用中国的,也是针对全球的消费者的。将来,杭州的松下工业园区里还会有一个“中国制造研修所”,为松下在中国50家左右的制造公司培养生产一线的管理者。这已经成为一条新闻,上了日本国内的报纸。按照日本人的说法,我们有信心成为一家“事业型的公司”。杭州制造基地的升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全球研发、分销的跨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06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研发分销
唯一不变的是创新精神
本报记者 蒋 蕴 2008-9-28 48256F32002924A6482574D1000EFDFE[A1-蒋蕴≈B1-朱永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