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有专家断言:“企业强不强,还看2008。”此言不虚!
面对日益增多的不确定因素,一大批浙江企业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要求,有勇有谋、积极应对,努力在挑战中抓住新一轮发展的机遇。本报今起推出“走进企业看转型”专题报道,介绍我省有代表性的骨干企业围绕转型升级形成的新思路、采取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效,深入报道企业家和员工们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和独到思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
面对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很多中小企业开始筹划“过冬”。而在同样“寒意逼人”的汽车行业,民营造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司却提出了“冬泳论”。
“冬泳论”源于今年8月初吉利内部召开的高层形势分析会上。公司董事长李书福针对流行一时的“过冬论”指出:汽车企业不能被动“过冬”,而是要凭借实力和胆识去进行“冬泳”运动,从中找到大商机、创造大希望、形成大优势。
吉利凭什么进行“冬泳”?其自信和勇气来自何处?近日,记者走进吉利集团一探究竟。
寒冷来临之前提早储备
高成本击中了浙江民营企业的“软肋”,加上汽车消费疲软,本来以为,造低价车起家的吉利会深受其困。
然而,吉利却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实现汽车销售121690台(实际发运106946台),同比增长11.8%,其中吉利金刚、远景车型分别同比增长了65.83%、220.99%,超额完成年中目标。
吉利为何能逆势成长?李书福回答说:“我们面临的市场、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其他企业一样,只是准备得比较早,采取的方法比较对路。”
自信的背后是高人一筹的远见:早在2007年5月,行业普遍欢呼市场“春天”到来的时候,吉利就明确提出进行战略转型,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并开始实施营销链、研发链、供应链的整合与建设。今年初,吉利又号召全员行动,共同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益。
集团副总裁张爱群告诉记者,目前,台州临海、路桥、宁波、上海等几个生产基地都实施了信息化改造,不仅大大提高了对订单的响应速度,还为实现零库存奠定了基础。比如,汽车大灯的供应,原来供应商要把大灯6个一组包装好,运到生产基地的仓库,需要时再由专人进行拆箱,送到生产线。现在,流水线上车大灯的数量一旦少于4个小时的生产量,就会发出信息,供应商按照系统发出的指令,把相应数量、品种的大灯装进专用的周转货架上,直接运送到工厂缓存区,经过扫描读入相关数据,再送到生产线边。产品包装、运送等中间环节的损耗、人工、库存都减少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供应链整合降低了采购、物流成本,而一项称为“源动力”工程的活动,正在激发吉利员工降本增效的热情。
李泽东是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冲压厂的普通工人,也是工友眼中的“金点子大王”。激光切割机的机头与割嘴的连接部分是一个防撞环,需要向日本厂家购买。由于它的购买成本为每个3850元,又是易损件,公司每年开销不菲。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 李泽东发现这一产品构造并不复杂,于是自己动手,使用纯铝材料自制防撞环,制作成本每个仅24元,而且使用效果丝毫不差,仅此一项,一年就降低成本4.5万元。
此外,李泽东还提出“NTC数控激光切割机用普通氧代替高纯氧”的改进建议,自己动手制作了三维可调式多用夹具,三个“金点子”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90多万元。
今年上半年,“源动力”工程实施后,像李泽东这样的员工越来越多,仅宁波公司就收到员工提案8378份,直接为公司创造效益2365万元。
小到生产工艺,大到研发流程,甚至到办公室空调的温度,吉利从一点一滴中节约成本、降低能耗。更令人称奇的是,财务管理也能降成本。集团财务总监尹大庆告诉记者,吉利总是能从资金供应者那里以较低的利率筹措所需资金,而这得益于精密严格的管理制度、透明的财务报表,以及长期建立的良好信用等级。同时,财务提出的质量成本方案和技术成本方案也得以采纳和实施,3年来已降低成本6%以上。
吉利有一条“清规戒律”,那就是只专注于制造,坚决不用经营性资金去搞与汽车制造无关的投资。短期流动资金用于采购、销售周转、生产过程;长期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新车型开发;并且利用银行授信、可快速变现的金融产品建立弹性“现金池”,以备不时之需。财务安排的科学得当,让吉利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资金运用仍能收放自如。
为下一个“春天”积聚力量
今年4月,北京车展上,吉利首创的“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BMBS技术在公众面前高调亮相。
6月份,54台可实现汽油和天然气两种燃料任意切换的吉利双燃料车,驶下宁波基地的生产线。这种双燃料车可综合降低废气污染物排放量75%左右,使用天然气时比使用汽油节约费用35%至50%,每百公里可节省15元左右。
7月10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天津公布了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2008年第二季度汽车碰撞测试结果,从市场上随机购买的吉利远景在该测试中获得四星安全评定,成为我国首款获得四星碰撞等级的自主品牌轿车。
“今年之所以能取得一系列成果,是因为我们在一年之前甚至几年之前就做好了准备,”吉利集团副总裁赵福全说,“而现在,我们也丝毫没有减慢研发的步伐,这是在为下一个春天积聚力量。”
近两年,吉利一直致力于研发资源的整合,打造通用化和标准化的研发平台,去年又投资3.5亿元添置实验设备及软件,这些努力逐渐显现出效果。
吉利未来将打造5个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在此基础上共可衍生出40余款车型。产品与产品之间,下一代与上一代产品之间将保持较高的通用化程度,如此一来,不仅仅研发费用节省了,而且新车开发速度也能大大提高。正是通过平台化建设,吉利可以保证从现在起,平均每个季度都能推出一款新车。
“下一步,我们还将致力于零部件的通用化和少件化。”赵福全举了一个例子,原来吉利的车内锁,每一款车型上的配备都不同,这样从开发设计,到模具制造,再到测试,不仅耗费精力和时间,而且还容易出质量问题。今后,开发一款车内锁可以同时用于10个车型,采购成本和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都能大大降低。
“不要认为经济环境不好,就死定了,可以趁机打基础、练内功。”李书福认为,汽车行业还有可能遭受更严厉的“暴风雪”的袭击,但正是在“萧瑟”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更专注于技术的提升,服务质量的改善。
今年,吉利在销售系统中推广了ERP/SAP,该系统一端与生产ERP相融合,生产与销售的信息随时进行交流,完全按订单组织生产;另一端与售后服务软件系统相联,顾客的维修信息在开出维修单的同时,便立即生成了相关数据,进行实时传递和联系。
通过这一系统的应用,吉利的供应商能随时了解市场上的质量信息,以往一个质量问题要等索赔旧件返回才能分析;现在是索赔发生的时候,供应商立即就能分析并采取措施,有效降低了质量成本,大大提升了用户满意度。最近权威调查机构J.D.POWER公布的2008年度满意度调查结果,吉利汽车的销售满意度和售后满意度得分同比增加近30分,排名分别前进2名和4名。
“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吉利采访,无论是从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从普通员工身上,记者都感受到了蓬勃向上的干劲:也许吉利汽车还不够完美,但是吉利人目标一致、方法对头的努力却能让她更完美。
正如一位企业高层所说,如果环境持续恶劣,吉利也能安然度过;而一旦环境好转,那么吉利的优势就会显现,将迎来又一轮爆发。这也是李书福“冬泳论”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