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杭城幼托机构
暂未发现问题奶制品
· 我省残奥运动员昨凯旋
· 浙大与嘉兴签约合作
· 杭甬高速公路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 “零排放”大楼能“发电造水”
· 罚多罚少,居民“法官”有话语权
· 公民道德重在实践
· 一名党员两种身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公民道德重在实践
——访省社科院社会学教授杨建华

本报记者 苏晓春 实习生 陈晶晶
  今年9月20日是第6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如今,“公民道德”这4个字随着时代的打磨和社会的变革,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成为文明新风的重要内容。在全民宣讲道德、共倡文明之际,记者走访了省社科院社会学教授杨建华。

  刚打开话题,杨建华就举了3个例子。2003年,杭州交警推出斑马线上的“小黄帽”工程,因起不了大的作用而渐渐消失了;2006年,杭州市在市区主要路段的人行横道线两端投放了一批“谦让牌”,却连连遭遇司机视而不见、行人顺手牵羊等尴尬,实施一个月后收场;2007年,衢州交警在市中心4个主要路口人行横道线两端摆放了500块让司机停车避让或减速慢行的“慢”字牌,但不到一个星期就全部消失了。

  “看来,‘谦让牌’的失灵并非偶然,‘谦让牌’的出现也未能如预期那样带来斑马线上的文明。”杨建华不由发问:这块小小牌子在举起“谦让”的同时,是否也举起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某些方面道德缺失的警号灯?

  杨建华认为,人类是一个社会群体,这就要求生存在社会上的每个个体都必须具备社会责任。在社会的群体中,绝大多数人所具备的道德水平,也就标志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塑造、涵养、培植现代公民道德素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一个人的素养可以从许多细小的事情上来反映,千千万万市民的行为举止、有意无意的共同行动,透视、折射出了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总体气质和秉性。在他看来,与“谦让牌”失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我省各地纷纷涌现出许多有品德、讲文明的道德楷模,他们的实际行动不仅感动着浙江大地,更给公民道德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无数浙江人用真情和真爱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刻内涵。”杨建华举例说,像绍兴老党员祁友富,率先交纳了抗震救灾“特殊党费”;宁波许许多多做好事不留名的“顺其自然”,也都纷纷慷慨解囊,等等。“这折射出新时期公民道德的灿烂光辉。”

  在杨建华看来,公民道德素养和具体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坚实可靠的支点。只有通过国人的不断实践,使道德财富创造越多、道德资源积累越多,这个强大的支点才能有效推动社会更加文明、健康地发展。

  (本报杭州9月20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公民道德重在实践 本报记者 苏晓春 实习生 陈晶晶 2008-9-21 48256F32002924A6482574C90029DFC5[A1-苏晓春≈A4-陈晶晶(实习)≈B1-蒋一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