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残奥会开幕式那天,孙巧玲坐在国家体育场里,这是她看过的有史以来最宏大、最有梦幻色彩的残疾人艺术演出。
那个一只脚穿着红舞鞋的“芭蕾女孩”李月出场的时候,她有一种冲动想流眼泪。她觉得这个导演真的很会煽情,而且煽得很壮丽,又很优美。他竟然可以想出来用聋哑演员的手来代替小李月的脚,在舞台上踏出生命的足音。
整场开幕式,从始至终,孙巧玲感到的都是如此“温柔的震撼”。
尤其那320个聋人姑娘一起表演《星星,你好》时,她为这样的创意感到惊讶。这个节目她事先是知道的,因为导演组也曾经打算到浙江来挑演员。可是孙巧玲没有想到,最后的设计会是这样的精妙:320个表演者和50个手语指挥融为一体,共同组成优美的队形。
这着实给了孙巧玲很大的启发,今后在聋人舞蹈节目编排中,可以尝试模仿这样的形式。聋哑人跳舞是离不开手语指挥的,这样才能知道音乐的节奏和表演的进程。孙巧玲自己就做过手语指挥,灵动多样的手语,本身就是一种舞蹈般的身体语言。
而让更多的健全人和残疾人一起演出,更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意。“而且他们互相之间是有交流的,就像一个家庭。”陈敏敏理解了这样的创意,她是在家里的电视机前“听”完整场开幕式的。那些宏大的场景她看不到,绚丽的色彩她也没法感受,最能够让她体会这场盛会的,就是音乐了。
李月和“芭蕾王子”吕萌一起舞蹈的时候,那段背景音乐是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不用旁人的提示,她就能大概猜想出它的主题——“永不停跳的舞步”。
而当盲人钢琴家演奏的那一段描述“四季”的音乐响起的时候,陈敏敏轻轻说了一句:“噢,肖邦的,《即兴幻想曲》。”
没有比这更熟悉的音乐了。当年考大学的时候,她弹的就是这段乐曲。是它,帮助陈敏敏打动了考官,也打开了她另一段人生,让她下定决心,像别人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